多倫多酷熱創記錄 市府吁注意健康

標籤:

【大紀元7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綜合報導)多倫多市這週遇到了破記錄的持續高溫天氣,週一還遇到大型電箱爆炸事件,造成市區西部約25萬戶家庭斷電。市府除發出極度高溫警告外,還要求市民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幫助。
  
多倫多首席醫務官麥基鴻(David McKeown)與市醫療救急服務(EMS)週二要求公眾及屋主,查看是否有老人、租客或鄰居需要幫助。
  
麥基鴻說:「如果你擁有大房子或經營出租公寓,查看易受影響的住客是你的公民責任。」他表示,酷熱對嬰兒、老人及有健康問題的人都有危險,及早給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可以救命。
  
市府因此設立了8個避暑中心,其中Metro Hall中心24小時對公眾開放。

*多倫多酷熱創記錄

自這週一開始,多倫多的氣溫都在攝氏30度以上,加上濕度效應,感覺到的是40多度的氣溫。


圖:自這週一開始,多倫多的氣溫都在攝氏30度以上,加上濕度效應,感覺到的是40多度的氣溫。圖為多倫多市中心Dundas Square。(攝影:徐傑/大紀元)

  
這是自2005年以來, 30度氣溫持續最長的一次,尤其是晚上的氣溫非常高。這週二多倫多的最低溫度是攝氏23.3度(正常是16度)。
  
加拿大環境署資深氣候學家Dave Phillips對媒體說:「這些是新的記錄,多倫多在以往的這個時候,從沒有如此暖和。」
  
其實,室外的溫度可能比預報的高很多。因為預報是按照在樹蔭下測到的溫度為準。Phillips表示,視太陽光的強烈程度,在陽光下感覺到的氣溫可能比預測的高6至8度。
  
與去年同期相比,多倫多醫療救急服務收到的與呼吸問題有關的呼救次數上升了6成。
  
專家勸告,在酷熱警告期間,最好逗留在有空調的室內,或至少呆在陰涼的地方,避免與陽光直接接觸。

*電力公司表示健康優先

儘管市政府及多倫多市電力公司(Toronto Hydro)每年夏天都在鼓勵市民節約用電,尤其在用電高峰期,說是為了保證電網的安全。確實,酷熱警告的第一天,市內一個影響到25萬用戶的大型變壓器起火了。不過,當天大部份用戶都恢復了供電。
  
這次大停電使很多人擔心市內電網是否能勝任酷熱天氣對電的需求。但市電力公司已經對媒體表示,其電網可以應付用電需求。
  
市電力公司發言人對680電台說:「沒有人要求你損害你的舒適,只是需要在可能的情況下節約用電。」
  
在夏季,上午11點至下午5點屬於高電費時段,電費要比低電費時段高超過1倍。
  
按專家的意見,持續高溫下,就算氣溫沒有在提高,因為建築物越來越熱,製冷的用電量也會越來越高。按預報,週四是酷熱的最後一天,對電的需求也將最高。週四夜晚或週五上午,一股冷空氣將到達多倫多,市區的氣溫將在週五回落至26度,並有驟雨。
  
雖然週一的大停電事件原因還未知,但按市電力公司所說,起火的設備已經接近使用壽命,按計劃要在2013年更換。

*納涼要注意健康

酷熱天氣人們最需要的莫過於冷氣,或乾脆泡在水裡。不過,納涼也有機會影響身體健康。
  
多倫多執業中醫師魏天舒表示,酷熱天氣最好多吃清熱的食物,比如瓜果及綠茶等。雖然泡在水裡能降溫,但泡的過久可能會影響血液循環。
  
熱時,皮膚的毛孔張開,突然遇冷時,冷氣會滲入體內,造成患關節炎的機會增大。吹風扇也不要太長時間,最好把風吹到牆上再反射回來,以減小的外感的機會。
  
市政府提醒公眾,高溫導致的症狀包括虛弱、昏眩及頭痛等,並鼓勵市民呆在涼快的地方,多喝水,避免把小孩、健康有問題的人或寵物留在停開的車裡。
  
目前市府已經開放8個避暑中心:1)Metro Hall,55 John Street,24小時開放。2)East York Civic Centre, 850 Coxwell Avenue,11am-7pm。3)North York Civic Centre, 5100 Yonge Street, 11am-7 pm。4)Etobicoke Olympium, 590 Rathburn Road,11am- 7pm。5)Centennial Recreation Centre, 1967 Ellesmere Road, 11am-7pm。6)Driftwood Community Centre, 4401 Jane Street, 11am-7pm。7)McGregor Community Centre, 2231 Lawrence Ave E, 11am-7pm。8)Castleview Wychwood Towers,351 Christie Street,8am-8pm。◇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本週多市將持續炎熱
多市升級發出極度酷熱警報
安魁2省遇高溫 多倫多發極度酷熱警報
一週溺斃5幼童 夏季水上安全引關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