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澧縣史前文明–城頭山古文化遺址

人氣 66

【大紀元8月12日訊】城頭山古文化遺址距中國湖南省常德澧縣縣城西北約10公里,是國際知名的「中國第一古城」,距今約6000年。它所包含的歷史資訊系統而集中,是中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址。對研究中國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早期新石器文化、史前聚落、農業的起步和發展、前部落時期的社會組織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澧縣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下游,洞庭湖西岸,是湘西北通往鄂、川、黔的重鎮,素稱「九澧門戶」,因澧水而得名。縣城自南北朝建州以來,屢為府、州、路治所,而境內的城頭山古文化遺址是中國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時期的遺址。

據悉,城頭山古文化遺址是中國迄今所發現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址﹔也是目前所知延用時間最長、地層(文化)關系最清晰的城址。遺址區內有世界上所發現的歷史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古祭壇和水稻田遺址,把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1000年,也是長江流域城邑文化遺存保留最系統、最具代表性的遺址,具備中國早期城址中內涵最豐富的古城佈局。

1991年考古學家已確定屈家嶺文化中期的城距今4800年左右;1997年考古學家又發現其後還有四次築城行為,確定其年代在6500前。

城頭山古文化遺址出土文物5000餘件,包括石器、陶器、玉器、角骨器以及碳化的穀粒。據城頭山古文化遺址研究專家介紹,在城頭山遺址,考古工作者除了發現城垣、城門設施、環城壕、護城河外,還在城內發現了從湯家崗、大溪到屈家嶺等不同文化時期的大片臺基式房屋建築基礎、設施齊全的制陶作坊、寬闊的城中大路、密集的氏族墓群、保存完好的中國最大型祭壇和灌溉設施完備的世界最早水稻田(6500年前)。在城垣外坡大溪文化早中期壕溝發現了100多種動物骨骸和農務籽實、竹葦編織物、船槳、船艄和大批卯榫結構的木構件和陶、木、石等遺物。物質內涵極豐富,給考古學家研究當時社會生活形態,提供了有力的物質證明。

城頭山古城的發現證明,澧縣在河姆渡和半坡村落遺址之前就已經形成了雄踞一方的大聚落。有力證明長江流域文化發展與黃河流域文明相比毫不遜色,或者更早。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加考古學家北極發現 150年前探險船骸
跨國考古學家聯手 尋找鄭和非洲沉船遺址
專家:秦嶺長江是南北方人相貌「分水嶺」
中國開始實行網遊實名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