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江漢:寫書法先理解文字內涵

人氣 28
標籤:

【大紀元8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小旭麻州艾克頓鎮報導)由楊信宜策劃的「坐忘雅聚」系列,22日在艾克頓鎮的衡安健身學院舉行「書法藝術講座」,邀請書法家施江漢老先生與波城的書法迷們分享了「中國文字學」與「書法美學」,並傳授寫好書法的秘訣──先要理解好文字的源頭與內涵。

坐忘雅聚由古琴演奏家楊信宜於2003年成立,活動型態是以古琴音樂為軸心,每次以不同的講座主題來介紹中國文化。本次講座邀請到88歲高齡的施江漢先生。他是旅居加州灣區的書法家,任柏克萊市安德魯大學書法雅集教授,著有《楷書臨池講義》。他表示,中國文字歷史源遠流長,隨著人類的發展而不斷變化著。寫好書法要先修身、養性;只有真正認識了文字,才能寫出一手好字。

為了幫助大家理解中國文字的來源與發展過程,施先生從自己的姓氏講起,追溯了春秋戰國時期所流行的籀文,秦始皇統一文字之後的大篆,並對照到現在我們熟知的字形。他以「友」字為例,剖析道:友字上下兩部份分別由篆體的「又」字構成,是中華民族的祖先們模仿人類左右手所構造的象形字。左手和右手握在一 起,當然是兩個朋「友」握手了。又如「祭」字,由三部份象形字構成,從左至右、自上而下分別表示「肉」、右「手」、告 「示」上天;合在一起,人們用手拿著肉示天,就成了「祭」。在形象、生動的講解中,施江漢就帶領大家暢遊了「中國文字學」。

講座中,施江漢只以繁體字作為現代漢字示例,因為繁體字很多還保留著祖先構字的內涵,而簡體字則被破壞遺失了其內涵。在施江漢看來,只有瞭解文字內涵及其來源,才能自然而然地寫出一手好書法。細心的他還事先準備好了親筆墨寶,分贈大家作紀念。
講座中穿插古琴音樂演奏是坐忘雅聚的一大特色。當天由楊信宜與文協國樂團團長潘台春以琴簫合奏兩首風格不同的琴樂《關山月》和《陽關三疊》,為講座添上一份雅意。優美的琴樂演奏,引得施江漢當場題字「幽雅」。

此次施江漢的講座得到熱烈的迴響,組織者趁他來此探視女兒施幼菱之際,將在本週六(28日)上午9時30分起,在麻州佛教會(319 Lowell St., Lexington)再主持一場相同主題的講座,歡迎參加。◇


施幼菱(右)將其父的墨寶贈予來賓。(攝影:李小旭/大紀元)


楊信宜與潘台春(左)以琴簫合奏琴樂。(攝影:李小旭/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2010金馬獎揭序幕 桃園動起來
與中國書法相融   「香」獲德紅點設計
『2010桃園縣美術家邀請展』
鳳凰書畫學會   生活美學館聯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