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失業率居高不下 房產深陷溺水

美房貸救市倉促 引發集體訴訟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09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楊少玉報導)奧巴馬政府的「房屋可負擔更改方案」(HAMP,也譯作漢普)剛出爐時,許多溺水屋主彷彿抓到了溺水前的最後一根浮木,不料與銀行打交道後才是噩夢的開始。最後貸款人不但以集體訴訟方式將銀行告上法庭,連財政部也被罵得滿頭包。

根據今日美國的報導,住在華盛頓州的蘇普夫婦不堪申請房貸更改過程中銀行的不合理行徑,憤而控告美國銀行。聯邦法庭將在本月30日審理他們的訴案,並考慮將本案與其他數十宗控告美國銀行的類似案件併案審理。

三大貸款銀行面臨集體訴訟

蘇普夫婦去年10月起向美國銀行申請從「房屋可負擔更改方案」中更改房貸,將每月房貸付款金額從4千元降為3130元,他們每月按時付款,並提供所有銀行要求的文件,但美國銀行最後並不核准他們永久性更改房貸,也不說明原因。更遭糕的是,蘇普夫婦一年後被美國銀行通知積欠8千元,他們的信用分數各自跌了超過一百分,銀行還威脅要將房屋法拍。

除美國銀行外,另外兩大銀行龍頭—摩根大通銀行(JPMorgan Chase)及富國銀行(Wells Fargo)也面臨類似的集體訴訟。這些集體訴案顯示了為數龐大的美國民眾對貸款銀行的嚴重不滿,以及對「房屋可負擔更改方案」的灰心喪志。

「房屋可負擔更改方案」在去年四月出爐後,約130萬貸款人申請試行房貸修改,房貸修改試行期僅3到4個月;然而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得到核准5年期的房貸更改,也就是將房貸每月繳納金額降至每月稅前收入的31%。

根據財政部8月20日的報告顯示,從2009年春季以來,將近62萬件房貸更改在試行後被取消,成效備受批評。

這些控告銀行的案件聲稱,貸款銀行在「房屋可負擔更改方案」裡提供的試行付款計畫是一項與貸款人的契約,然而在貸款人按時付款並繳交各項文件後,銀行並未履行契約以提供永久性的房貸更改。

之前也有屋主控告銀行沒有提供永久性房貸更改,係違反了銀行在參與「房屋可負擔更改方案」時與財政部的契約關係。但法院認為,銀行和財政部的契約關係中,貸款屋主並非其中兩造之一,沒有任何權力來控告這個議題,使之前的控案鍛羽而歸。

銀行拖延搪塞 陷屋主錯失自救時機

因此,現在屋主的訴訟策略轉而把焦點放在「銀行違反對貸款人的契約」上,聲稱銀行蓄意拒絕房貸更改,使房貸違約,然後坐享重額違約金等費用;控告的貸款人並提出証明,表示他們一直繳交銀行所要求的文件,然而銀行卻使出「拖」字訣,即使銀行已收到文件,還是宣稱尚未收到來搪塞;或者銀行不回答貸款人的問題;或者銀行給貸款人的承諾稍後再派出其他行員予以否決等。

在蘇普夫婦及其他類似案件中,當銀行拒絕申請人的房貸修改後,銀行要求屋主必須馬上付清試行的付款額和原本每月付款額之間的差額,否則房子會遭到法拍。結果造成屋主試行期間越長,越容易面臨法拍的困境。

此外,銀行把試行期間的差額視為房貸違約金,並向信用機構申報,使這些貸款人的信用分數一落千丈。

蘇普夫婦在起訴書中表示,為了申請房貸修改,他們放棄了其他可以保住房子的辦法,例如申請破產,或者他們原本可以賣掉房子來償清房貸以避免房貸違約。

六月政策轉彎 高失業率下 屋主雪上加霜

在「房屋可負擔更改方案」頻招批評的情況下,財政部也成為眾矢之的。國會監督小組在審查政府給付「房屋可負擔更改方案」的資金時,於今年四月的一份報告中也表示,銀行拒絕和取消房貸修改的方式委實難以接受,並要求財政部須採取斷然的措施。

奧巴馬政府去年倉促推出「房屋可負擔更改方案」,隨後又修改方案內容也是引來民眾罵聲連連的原因。「房屋可負擔更改方案」在2009年剛推出時,申請房貸修改毋須經過財力檢測,這使許多不合格的屋主並未被篩選掉;直到六月,財政部才要求銀行為申請者進行財力檢測。

不過,財政部為這項政策轉彎大力緩頰,認為屋主的財力檢測可以大幅提高申請者得到永久修改房貸的比率。

但民眾的不滿並未得到平息。在面臨房產溺水、高失業率、股票資產大幅縮水等難題,原本想藉助政府「房屋可負擔更改方案」來修改房貸的最後一線希望也落空,處境反而更加雪上加霜,求救無門的屋主除了將銀行告上法庭,也似乎沒有其他選擇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