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巨頭將實行月度定價 鋼廠日子難過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1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金靖綜合報導)日前,澳大利亞鐵礦石巨頭必和必拓公司決定,從2011年開始對大部份的鐵礦石出口實行月度定價機制,執行了不到一年的鐵礦石全球季度定價機制隨之被打破。

目前除了必和必拓外,全球三大鐵礦石巨頭中的其他兩位,力拓和淡水河谷還未就月度定價給出自己的說法。但有分析人士表示,力拓和淡水河谷暫時還不會改變季度定價方式,因為市場傳言,其已經將第一季度鐵礦石價格較去年第四季度提價7.6% 或8.8%。

目前,全球鐵礦石現貨價接近180美元/噸,而鐵礦石合同價140美元/噸左右。需求的增強有利於加強鐵礦石生產者的地位,使他們得以談判新的銷售條件。

據相關資料顯示,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執行40年之久的鐵礦石年度定價基準體系解體。從2010年4月開始,全球三大鐵礦石巨頭強硬地用季度定價取代了年度協議,以進一步貼近現貨市場。新日本制鐵、JFE Holdings和住友金屬工業在2010年3月底曾表示,他們已與包括巴西淡水河谷和澳洲力拓在內的礦商敲定暫時性的季度協議,2010年4~6月每噸鐵礦石價格定為100~110美元,提價90%。

全球自經濟危機漸復甦以來,對鋼鐵需求的向上攀昇,大部份來自於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隨著市場價格快速上漲,季度定價和市場定價之間便逐漸產生了一種不匹配,這就致使一些礦商尋求月度定價,從而更能接近現貨價格,這有利於減少價格的扭曲。

月度定價是按照前一個月鐵礦石價格的平均價格來定,礦商這樣做的目的是想使協議價格更貼近現貨價。

實行月度定價,短期內對中國鋼廠而言,壓力更大,因為短期內成本上漲的可能性比較大,除非中國鋼廠大規模減產或淘汰落後產能。定價的時間週期短,對中國鋼廠的生產和產品的定價也是不利的,成本控制難度也更大了。

印度卡納塔克邦對鐵礦石的出口禁令也使中國對全球三大鐵礦石巨頭的依賴加強。

相關新聞
鐵礦石談判 中鋼協放棄抵抗三巨頭
鐵礦石談判  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中鋼6.76億澳元黑帳遭調查 或擱置鐵礦石投資
力拓案後 中澳再掀鐵礦石糾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