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觀察:錢雲會事件帶給官民的啟示與反思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1月14日訊】浙江溫州樂清市蒲岐鎮寨橋村上訪村長錢雲會,在2010年12月25日聖誕節這一天慘死在村口,這一消息被當地人士迅速上網。網文寫道,錢雲會頸部被一輛大卡車車輪死死軋住,導致其頭部翹起,死狀之慘讓人目不忍睹!文章說,錢雲會是被四、五個人按住頭送入大卡車下活活輾死的。

在網文中還配有幾張照片,其中一張照片清晰記錄下了錢雲會的死狀,正是這張照片讓網絡立即沸騰起來,論壇、微博、網站迅速傳播這一消息。很快,這一事件持續 發酵,從網上走到網下,從寨橋發展到全國。幾十、數百家國內外媒體的記者到了寨橋,知名學者到了寨橋,民間機構到了寨橋,公民調查團一波接一波地去了寨 橋。毋庸置疑,錢雲會之死成為了2010年底至2011年初一個具有全國影響的公共性事件。

民生觀察工作室由於一直在報導溫州地區的維權案件,與當地人士多有接觸。2010年12月26日上午我們即接到溫州志願者傳來錢雲會的消息後,經多方聯繫在當天中午獲知了錢雲會家的電話,在國內率先採訪到了錢雲會的大女兒,同時採訪了當地多位村民和網上錢雲會之死貼子的作者,核實了相關消息,並於當天下午將文章發出,成為國內外首家採訪報導這一事件的機構。12月28日,我們公開了錢家的電話,以推動更多的人關注這一案件。12月30日,工作室派出志願者親赴樂清調查採訪。作為這一事件最早的參與者,在事件過去二十餘天後,我們認為該事件已進入了後錢雲會事件時期,已進入了官方和民間對這一事件進行總結與反思的時期。以下就是民生觀察工作室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與總結,權作拋磚引玉。

錢雲會案件的迅速發酵,得益於那張記錄他慘死的照 片,可一張照片為甚麼會掀起如此大的波瀾?一張照片為甚麼會引爆全社會?一張照片為甚麼會令當局如此坐臥不安?一張照片會擊敗一個政權嗎?下一張照片又在哪裏?這些都是官方不得不面對與思考的問題。

錢雲會命案發生後,溫州及樂清官方反應不可謂不快。除了12月25日當天,樂清方面按對這類事件的慣例迅速出動大批警力搶奪屍體,拘捕死者家屬、拘捕村民控制事態外,還迅速針對這一事件「調集交警、治安、刑偵和刑事科學技術等相關警種精幹民警,分4個工作小組進行深入細緻、全面系統、有序、周密的調查和偵查」,在事發後的第三天(27日)就 作出結論說這是一起交通事故。可結論一出,官方欲滅火的目的不僅未達到,火反而越燒越烈,輿論一邊倒的質疑這個結論。官方結論作出後,寨橋村以及鄰近多個 村莊的村民們繼續奔走呼號,紛紛指稱錢雲會不是死於交通事故而是被人故意謀殺的,成百上千的村民繼續到他家拜祭他,大家為好村長哭成一片,跪成一片。網民 們更是罵聲一片,各路人士則紛紛前往現場調查真相。

本應是最權威的政府結論卻受到民眾如此的質疑和反對,只能說明在錢雲會案上政府的公信力喪失了。可怕的是 ,不僅僅在錢雲會事件上,在鄧玉嬌案中、在楊佳案中、在湖北石省等諸多公共事件中,政府的號召力、公信力都是如此的衰弱,如此的無力。為甚麼會這樣呢?

在征地中,如果政府真能傾聽民意,按法律辦事,老百姓會走進田間地頭與政府對峙,誓死悍衛自己的土地嗎?在拆遷中,如果官員們不是一再仰仗暴力與民爭利、與 民劫財,拆遷戶們會以命相爭殊死抵抗嗎?在訪民中,如果沒有那麼多冤假錯案,如果沒有那麼多「黑監獄」、拘留、勞教、被精神病,他們會罵XXX腐敗透頂嗎?在下崗工人中,如果破產、改制真能按程序進行,真能維護工人們的基本權益,他們會一再走上街頭嗎?當太多的如果不斷發生時,公信力還會有嗎?

冤案、錯案、問題、矛盾產生後,像錢雲會這樣的好人就會站出來替民說話。可民眾進行維權抗爭時,他們經常面對的是失語的官方媒體,面對的是失效的司法機關, 面對的是權錢勾結,面對的是屁股總坐不到自己一邊的政府和官員,面對的是一個不能給弱者和底層民眾提供有效救濟的社會和制度。而更經常的是,民眾面對的是 推、拖、騙、哄,面對的是制度性的暗箱操作和不作為、亂作為,面對的是人民警察的壓制。當諸多的面對出現時,老百姓會喪失信心與耐心,政府就會進一步喪失 公信力與權威性。

必須要指出來的是,上述的種種「如果」和「面對」不僅僅只會發生在弱者與底層民眾身上,還會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這個社會連警察都自稱自己是弱勢群體,何況 我們每一個公民呢?當每個人都看到、聽到、遭受到謊言、貪腐、野蠻等種種不公平、非正義時,當每個人都是受害者,都心中有冤屈、心中有怨氣時,當錢雲會那 一張照片出現時,誰不會激動?誰不會憤怒?誰不會圍觀呢?在這種情況下,熱點事件一再發生就不足為奇了。

政府為平息這些群體性的公共事件,可謂費盡苦心,付出了巨大的社會、輿論、物質成本。面對這樣一種狀況,政府及官僚大員們難道不應該反思嗎?是誰、是甚麼制 造了如此多的冤案、錯案、矛盾、問題、不穩定?出現了這些問題、矛盾為甚麼解決不了?民間釋放出來的這種不滿、積怨的信息還不夠多、不夠重嗎?高壓是維護 統治與既得利益的最好方式嗎?錢雲會這類事件發生後,如果第一考慮總是如何去平息事態、如何保持穩定而不是還原事實的真相,去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穩定能 實現嗎?穩定壓倒一切的政策不是越維越不穩嗎?出現這類事件不要總是埋怨刁民太多,不要總說有一小撮人在幕後煽動、操縱不明真相的群眾。民眾的怨氣不是一 天積累起來的,如果沒有官員的亂權,沒有貪腐橫行,沒有公民權利被限制被剝奪,沒有人權一再被踐踏,沒有法律的缺位,沒有民主制度的缺失,積怨哪會有這麼 多嗎?哪會有一件件具體的事情引爆全社會的矛盾?

錢雲會事件無疑是民間情緒又一次的爆發,無疑是公民力量的又一次展示,但總體上來看民間行動的能力、影響還比較有限。從人數上來看,這次前往樂清的公民調查 的人數有限且分散,沒有形成規模,像屠夫、鄭創添這樣敢於站出來的行動者太少。不得不承認,公民行動還處在初始階段,公民記者群體的形成還有待進一步的培 育和鍛練。

從物質保障上來看,公民行動背後重要的支撐是民間NGO(非政府組織),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真正獨立的NGO在中國發育得很不完整,又受到諸多限制,各方面能力有限。公盟在這次樂清事件中雖然飽受批評,但像它這樣能派出多名志願者親臨現場的NGO已是鳳毛麟角。民生觀察工作室這次派出了志願者到了樂清,儘管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但仍然在物質上無法滿足、支撐志願者在當地長期的調查行動。對於那些完全自費赴現場調查的人士來說,相信他們更感到經費的緊張。糧草短缺,無疑是民間行動的一大瓶頸。

公民行動需要激情,需要理性、專業性和權威性。大家冒著巨大的風險和困難參與行動,憑的是激情,為的是社會多一份公平與正義。這種激情與公心,永遠需要與鼓 勵。在激情的同時,更需要理性、成熟和專業判斷,唯此才能建立和提高民間力量的公信力、影響力。我們不能被情緒、被傾向性完全控制與左右。公民行動與調查 不能總停留在山寨版的水平,不能一再犯低級的錯誤,不能在缺乏充分證據的情況作出結論。

民間力量上述的種種不足與缺陷,都與前面論述的官方的作為有密切的關係。是官方的壓制使得民間行動的空間相當有限,使得參與者不得不付出巨大的安全成本,許 多人因此望而卻步。但我們認為,官、民本不是天生的對頭與敵人,官、民之間良性互動本是現代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和必然要求。二者能否互動起來,責任在官 方。

民生觀察工作室

2011-1-14

相關新聞
劉曉波:被放在輿論陽光下的腐敗
陳永苗:2004維權運動十大人物
2004維權運動十大人物──公共知識份子死了
一聲吼:豈能以國家的名義禍國殃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