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社區營造成果 認識客家武獅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1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彭瑞蘭台灣新竹報導)新年到,武獅好彩頭,100年新竹縣芎林鄉下山村武獅團派出幼幼獅,重現「走新年」討吉利的傳統。

27日,社區營造數位成果綜合發表在縣史館舉行。縣長邱鏡淳出席,觀賞幼幼獅表演,豎立大姆哥讚揚,第四代啊!真是「醜的可愛」,認真保留傳統好資產,以後可能去外國表演為國增光的。縣長贊成「地方產業文化館」一定要落地生根。


國小低年級張彥鈞與彥棋兄弟倆、學武獅和拳術已3年。(攝影:彭瑞蘭/大紀元)


幼幼獅隊中張家斌和欣宜兄妹倆武獅是好搭擋。(攝影:彭瑞蘭/大紀元)

97至99年、由成大曾吉賢教授率領的社區影像紀錄培力團隊,兩年深耕陪伴,把武獅團的故事拍成紀錄片「下山、打獅」。飛鳳山下的武獅團,除完成紀錄片,還用心製作「下山、我們的客家獅。下山文化導覽手冊」,全書結合數位科技,以電子書同步於網路呈現,促進文化資源流通率與便利性。

團長張健銨表示,追溯民國34年有張、鄭、田、黃四家,現僅存張、鄭兩家獅團。中斷近40年,當決心傳承新竹縣客家武獅協會,縣府與文化局就慎重看待。客家獅頭圓臉方,像天圓地方,展演過程中鉤、鐮、刀、槌、盾等,武器不離手,因此稱「武」獅而非「舞」獅。開口獅象徵嘴大吃四方,武獅時必咬草席,因為客家人四處遷徙,累了舖席就地休息。客家獅頭畫有八卦、有太極,是可開廟門的獅。

曾吉賢表示,客家獅平日為練武強身的武術團;廟會時會「鬥熱鬧」,新居落成或上樑開工則有趨吉的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