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殲20戰機升空 台海空防的警訊

人氣: 5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8日訊】(據中廣新聞繆宇綸報導)回顧2010年國內外的軍事新聞,最震撼的無疑是殲20戰機的出現和升空。從去年12月開始,網路便開始流傳殲20戰機原型機在成都機場整備,並進行滑行試驗的照片,當時軍方還高度質疑網路流傳照片的真假,認為以中共解放軍在發動機、航電系統,以及複合材料等關鍵技術的掌握上,還有相當落差。

不料這個月11號中午,殲20在美國國防部長蓋茲訪問大陸的時候,在胡錦濤啟程前往美國進行國是訪問之際首度升空試飛,不但讓作戰情報部門大失顏面,也震撼了各國的情報界,因為中共發展殲20戰機的片段訊息,在2009年就已經出現,但原型機升空的時間,卻比外界預估的時間提前至少一到三年。

即使殲20從原型機升空到服役,可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至少對台灣來說,當我們還在等待只能算是「二代半」戰機的F-16C/D的時候,中共的第五代戰機已經有了具體成果,兩岸空中武力的傾斜,確實讓人憂心。

軍事專家認為,西方國家認為殲20戰機至少有21公尺長,算是相當大的戰機,也不難找出其他國家正在研發的第五代戰機造型的影子。

全球防衛雜誌社採訪主任施孝瑋說『它飛機的前半機身你可以看出來,相當程度地參考了F-22,中段機身參考F-23跟T-50的影子,機尾段則有大陸自行設計的特色,從飛機的氣動力佈局來看,它還是採取高機動力的設計為優先。

第五代匿蹤戰機必須要具備幾個特點,首先要有超音速巡航的能力,再來要有高機動特性,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有匿蹤的性能……』

不過,殲20是否有超音速巡航的能力,目前還得持保留態度,因為殲20的機身相當巨大,重量可能達七萬磅,但中共自製的發動機,最大推力目前也只能維持在三萬磅上下,為避免技術受控制,也不可能使用俄羅斯製造的發動機『所以在這個情況下,未來殲20成軍服役,一定要用中國自製的發動機,不管是渦扇10「太行」,還是在研發中的渦扇15,還在未定之天……』

施孝瑋指出,殲20有一對全動式前翼,這樣的設計會影響飛機的匿蹤性,也顯示殲20確實有推力不足的問題『殲20在外型上最大的特徵,是它採取了一對前置翼,也就是大陸所謂的「鴨式佈局」,也就是「靜耦合前翼」與「三角翼」的設計,這種設計可以說是匿蹤性的天敵,所以這個飛機在前半球,朝你比值而來的時候,它的匿蹤性還不錯,但是它一旦進入機動,也就是飛行運動狀態的時候,它的匿蹤性應該就會變差。

為什麼要保留這樣的設計?我個人的推測可能就是源自於第五代戰機要有高機動性能,但是他的發動機推力不夠……』

由於殲20的原型機才剛剛升空,距離成軍服役還有很長的一段路,殲20的實際性能如何,外界也無從得知,但萬一殲20將來用在台海,施孝瑋認為,所謂「匿蹤」,就是要減少飛機在雷達幕上顯示的截面積大小,讓空防系統誤判為環境背景訊號,或是較為次要的目標,這樣會大幅壓縮防空預警時間,所以未來的空防威脅必然會愈來愈大。

但是這個問題並非全然無解『它在朝向目標,筆直飛行而來的情況下,的確會大幅壓縮我們現有的防空系統的反應時間,不管是空中的還是地面的,一旦發現再緊急升空很可能就太遲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著重防空偵測系統的多樣化,譬如你可能要籌購紅外線的對空監視系統,由多面向來補足僅有單一雷達系統偵測的不足……』

殲20的出現,除了台海空防可能會遭到壓縮外,最深遠的影響應該還是中共這十幾年,在綜合國力提升的情況下,整體軍事力、科技力的提升。

儘管從中共的國家戰略角度,殲20是中共向美國展示用的「肌肉」,但是台灣不能只以爭取二代半戰機為滿足,而要認真思考自己需要什麼樣「小而精、小而強、小而巧」的國防武力,更重要的是除了買武器,我們是否願意投入資源在武器裝備的維修保養,因為這才是維持戰力,結合軟硬實力而為「巧實力」的關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