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中共最喜歡半管制可以設租變現

人氣 1

【大紀元2011年10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怡蓮報導)近日,大陸經濟學家許小年在北京一個學術講座中對現行體制進行了抨擊。他稱,半管制半市場是中國各級領導們最高興最喜歡的了。因為半管制可以設租場可以變現。全管制無法變現,全市場沒法設租。有評論說,這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是為了維護中共體制和它的權力。

微友@分享投資白文濤說:昨天聽許小年教授的講座。他說,半管制半市場是中國各級領導們最高興最喜歡的了。因為管制可以設租,市場可以變現。全管制無法變現,全市場沒法設租,都不爽。看來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最爽啊。

綦彥臣:政府的知識水平達不到對社會的全面管理

經濟學家綦彥臣向大紀元表示,半管制是屬於一種社會性的定義。因為中共政府的知性能力不足,導致了它的知識水平達不到對社會的全面管理。但是對一些領域可以罰款,或者它利用權力參與其中牟利,也叫尋租。

政府的力量是想控制一切,但是由於市場經濟的存在,它必須有一部份屬於開放的,比如說個人消費自由,民眾隨便買你管不到。由於國家標準落後,在地溝油檢測方面,國家10項檢測標準,它能達到8項合格。

還有《南方週末》總是冒出一點跟政府不同的聲音,政府管不了。這主要是當事者出於商業利益,如果沒有一點新的東西它賺不了錢。

比如說,最明顯的小產權問題,小產權房現在是遍地開花了,政府想管制都管制不了;再有一個是農村土地交易,不可動搖的18億畝耕地紅線,一直在交易,而且已經形成了這個市場,它管不了,只能是收取一部份費用。

「中國特色是一個很愚昧的提法」

資深期貨經紀人楊斌先生向大紀元表示,中國市場總的來說,是政府職能太強。現在的情況是只要政府一出現,經常是負數。它管的越少越好。宏觀調控4萬個億,結果是越調越麻煩。

他舉例說,它打壓房價,越打越漲;房改後老百姓買不起房;醫療改革讓老百姓看不起病。都是它管制的結果。他認為:「市場經濟嘛,那就應該是中央給地方放權,政府給市場放權。這個社會才能靈動起來,才能週轉起來。」

他說,尤其是現在民營企業已經佔全民企業的百分之七十,政府應該是越來越消減職能,越來越接近歐美那種政府職能才對。

楊斌表示,他們就是不想放權,這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特色這是一個很愚昧的提法。現在經常提這個特色,就像是卡扎菲、薩達姆一樣,每個專制都以為自己是最聰明的。」

作家馬蕭認為,所謂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官方定義的東西,它的核心價值觀就是維護中共的體制和它的權力。

「政府已經成為市場經濟中最大的利益集團」

許小年在他的評論文章《改革難在觸動政府利益》中說,中國經過了30年的「改革開放」,政府已經成為市場經濟中最大的利益集團,所以轉變經濟增長模式以及轉變體制的四個特點都碰到了障礙和阻力,因為轉變體制就是要觸動政府自己的利益。

楊斌表示,中國其實在十年前就改革不下去了。十年前的經濟改革對經濟發展一點好處都沒有,因為已經涉及到政治這個層面來了,就像是一個翅膀飛起來了,那個翅膀不飛,政體不改,就出現貧富分化,腐敗、貪污。

「他們的立法,有好多也執行不了,只要對老百姓有利的,它很多都執行不了,如打壓房價;對老百姓沒利的都能執行,比如收稅,老百姓都不滿意,但是執行得很好啊。這就是政府的運轉機制。」

「中共體制問題影響到了金融」

楊斌說,這十年好像是GDP在增長,現在中國的GDP外資就佔了百分之四十。也就是外國人在中國設了一個工廠,百分之九十多的利潤被老外拿走了,只是把GDP和污染留給了我們。」

中共原來每天就拿這個GDP作為它合法執政的業績,現在經濟危機,自己國內生產過剩,消化不了,也出口不了,問題才明顯地暴露出來。

他表示,現在都說中國出現了金融危機,其實與美國的金融危機是有本質區別的。美國是真正的金融發生了危機,影響到了實體經濟。而中國是中共體制本身的問題影響到了金融。

(責任編輯:徐亦揚)

相關新聞
專家聚焦民間借貸合法化 能行卻不行
京黨操控 港施政難自主
學者爆4萬億國企資金在海外沒有監督
中小企業陷絕境 中南海應急措施專家唱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