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垃圾洩個人信息 澳人成為欺詐目標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0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宿驛澳洲墨爾本編譯報導)澳洲人迷戀新的科技,更換數碼產品的頻率也高,電子垃圾在垃圾場裡堆積如山。國際犯罪集團盯上了澳洲走私到非洲和亞洲的電腦垃圾,通過掃瞄電腦垃圾中的硬盤獲得數據,從而進行敲詐勒索、欺詐和身份竊取等犯罪行為。

據墨爾本時代報報導,在黑市上這些淪為垃圾的電腦硬盤價格被炒到200美元,罪犯們在其中尋找有價值的資料,如銀行信息、信用卡號碼、賬戶密碼等。

這些電腦硬盤原本躺在澳洲當地的電子產品垃圾堆裡等待銷毀回收,可是,為了謀取更多的利潤,它們被販子們非法賣到發展中國家。

與此同時,澳洲每年有2.3億件廢棄的電子產品被填埋在垃圾場,從電視機到電腦應有盡有,產生的毒性已經對環境構成了嚴重污染。此外那些還有利用價值的電子垃圾被重新包裝銷售,但是原先機主的個人信息沒有被刪除,這也為犯罪集團對澳洲人進行詐騙提供了機會。

在澳洲,從廢棄電腦提取機密信息的案例層出不窮:一家電視廣播公司的廢棄電腦中存有不少政客的私人電話號碼、個人情況和員工記錄;一家大型會計公司的廢棄電腦中發現了客戶的稅號、資產列表和收入明細;一家醫療服務公司的記錄被竊取,裡面有高度機密的病歷信息以及對醫生表現的評估。

Geordie Gill是悉尼一家電子垃圾回收服務中心的老闆,他說曾有人找上門來提供免費處理電子垃圾的服務,這讓他起了疑心,他懷疑有人要把這些電子垃圾運往海外。

Gill先生還說:「在非洲,只需要插上電源,硬盤中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來,這實在是太容易了。也太可怕了!我們沒有辦法在非洲阻止這些勾當,必須在澳洲就杜絕這些事情的發生。」

悉尼的幾家垃圾回收公司認為聯邦政府必須採取更多措施防止二手電腦硬件非法流往海外。

把電子垃圾弄去海外確實花費很少,卻是非法行為。澳洲可持續發展與環境部(Department of 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目前正在對澳洲運往非洲加納的電子垃圾進行調查。

Jim Puckett是美國華盛頓巴塞行動網絡(Basel Action Network)的一名調查員,他說尼日卡利亞和加納已經成為電腦犯罪的樂土,從廢棄電子產品中拆出來的硬盤被賣到200美元。

「一開始這些硬盤也就值25美元,後來那些帶有數據信息的硬盤行情看漲。很顯然,人們在丟棄電腦時並沒有意識到已經把隱私曝光給了罪犯。」

Puckett先生接著說他們曾經在二手硬盤中發現來自世界銀行和兒童保護組織的數據。

艾迪斯科文大學(Edith Cowan University)的網絡安全專家Craig Valli教授主持一個安全研究中心,這個中心與全球四所大學共同合作。在過去5年內,他們都在分析二手硬盤。Valli教授說每年他們都發現有更多的分類信息洩露,能導致人們成為身份盜竊和敲詐勒索的受害者。

澳洲聯邦警察有組織犯罪調查科的Benjamin McQuillan警司向公眾發出警告,在丟棄電腦之前,澳洲人有必要刪除硬盤數據或者毀壞硬盤。

(責任編輯:劉珍)◇

相關新聞
美國電腦垃圾污染亞洲環境
澳洲電子垃圾日增 急需政府管制
組圖:中國觸目驚心的電子垃圾村
小心Cookies讓您的個人隱私受侵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