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螳螂拳高手談練武對人生的幫助

人氣: 7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10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王靜紐約報導)兩手左攻右擊,前後進退有度,兩臂迅速靈活,步伐穩健有力。動作變幻莫測,虛虛實實,剛柔相濟。螳螂拳高手清風,於2011年10月9日,在第三屆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上,表演了山西原始七星螳螂拳。一套拳打下來,他氣不喘,心不跳。

這位螳螂拳的高手雖然年事已高,但是看上去仍然眼神清澈,滿面紅光。在大賽的間隙,記者趁空採訪了他,請他談談練武的經歷。

清風介紹,據他的老師講,螳螂拳最早出自王郎,但是在流傳過程中又衍生出幾個流派。這個山西螳螂拳是清朝年間元果寺僧人教龍創建。

練武對人生的幫助:

他說,自己學這個拳法幾十年的時間。天天堅持,從不間斷。他每天早上四點半到五點起來,堅持練二個半到三個小時。他建議,練武如果要練功夫的話,每天至少要練二小時以上。不然一般在三到四個小時。就是只是鍛煉身體或活動的話,也要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

這樣幾十年的苦練,他覺得對自己的人生的幫助太大了!特別是處人接物方面。具體說,它鍛煉人的性格。天氣冷了,你也得出去,颳風下雨你也得出去。不管(天氣)怎樣,你都得出去練。這就增強你的堅韌性。因為你只有這樣堅持下去,你才有所收穫。還有能增強在生活中的耐力。

清風舉例說,通過這種修練(武術),能增加忍讓心和寬容心。平常遇到有來比試或切磋武藝的武林中人,心也放的很寬。跟他們和顏悅色的,一起坐下來,聊這個武術的精神。如果合適的話,跟他們一起下去練一練。跟對方稍稍一接觸,就知道對方的武藝的深淺。因為人與人相處時間一長,就會更深刻地知道對方更深的東西。

武術的精髓和最高的精神:

清風說,武術的精神,第一是強身健體;第二是要保家衛國;第三是行俠尚義;第四是修練心性。武術的精華就是:要堅持練到最後,你就會從擊技到練法,從外表到心靈,都會有改變。你從裡面能體會到特別深、特別大的東西。尤其是傳統武術,練到最後能體驗到它的一種精神。

武術的精髓和最高的精神

傳統武術是祖上留下的一條根。新武術觀賞性比較強,另外通過改編,加進去很多高難度動作。如飛起來、幾十度的旋子等。總的來說表演性比傳統武術強。跟過去一拳一腳、樸實、簡單、實戰性強的傳統武術差別很大。而且擊技、功法性比較差。

武林高手的判斷力

以前,在武俠小說中,我們經常讀到,一名武林高手能從人的走路姿勢中看出此人是否練武之人和功夫的高深程度。記者問到,在現實的武林中是否如此。

他說,練武高深的武術家,確實能做到這一點。過去叫,「落腳生根,起步輕靈」。功夫高深的武師步履輕盈,走路輕飄飄的,但是踩在地上就象插進去一樣。另外,從眼神、反應敏捷度都能看出此人的武藝水平。

練基本功需要吃苦

他說,過去講,「不吃苦,難練武」。要吃苦以後,才能嘗到它的甜頭。才能知道武術背後有很深的東西,有讓你感到很有希望、很有樂趣、值得付出的東西。

取眾家之所長 謹防驢頭馬臉

對於現在武術界中綜合各家手法的現象,他說,拳術也在發展的過程中,他自己的門派也應吸取各個門派的長處和優點。但有一點要預防,不能搬過來就擱進去。吸取學習的應該是一種精神上的、力量上的一種東西,從這個方面入手。不能覺得這個動作好,就把它擱在自己的門派中,如同驢頭馬臉,不協調。這種東西是經不起考驗的。而且有時會讓人對它的拳法門派誤解,搞的老拳不是老拳,新拳不是新拳,很難把這個東西說圓。

從教學和業余愛好中悟武的精神

授徒多年,在教學中與學生相處中,從徒弟的為人、做事的方式中也能學到很多東西。而且由於每個人的個性、神采不同,也能從他們那裡吸取好的東西。

他說,除了武術,他還愛好書法。從這兩種東西中,都需要一種精神,一種內在的東西。武術的動作,你這一動,很有意思,能感受到一種類似藝術的東西。而書法也一樣,到了高深階段,從墨的濃淡、章法、筆法,到最後,字都好象是活的,好象有神韻一樣。所以兩者都需要力量,都需要靜下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