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味蘇」談和味情

──蘇玉華走訪世界帶來的震撼

人氣 51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2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文君、張潔香港報導)「我覺得突然間世界變小了,一個原本好遙遠、同我無相干的人,突然間變到一起,做了我的女兒,我覺得好奇妙。然而,世界又是那麼大,大到好多事情聞所未聞,不敢想像,令人驚嘆和震撼……印象最深刻,莫過於日本震後災民和柬埔寨食蟻人……」──蘇玉華

提起蘇玉華,很容易令人想起「美女廚神」、「和味蘇」等稱號,及她有份參演的電視劇《和味濃情》,亦使人同時聯想到和日本有關的飲食與服飾等。好像日本的一切都和她有著甚麼淵源。原來,香港土生土長的阿蘇也和其他女孩子一樣喜歡日本的飲食和文化,難怪在她的身上似乎充滿著和味……


蘇玉華參演《和味濃情》,因為表演出色,成為美女廚房的代表,又被稱為「和味蘇」。(圖/《和味濃情》劇照)

蘇玉華參演《和味濃情》,因為表演出色,成為美女廚房的代表,又被稱為「和味蘇」。(圖/《和味濃情》劇照)

雖然,面對這個博大的世界,她只是一個平凡普通的女子,但她的心裏卻裝著世界上許多人的喜怒哀樂,並願與眾分享。

飲食料理 人情味最真

在08年播出的無線(TVB)電視劇集《和味濃情》中,蘇玉華飾演的高柔美,由不會烹調日本料理到花心思去日本踏實學習並掌握了日本料理的精髓,令人印象深刻。現實世界中,從小受母親影響,和兄弟姊妹分工合作家務事的阿蘇不僅對家務不陌生,還銘記阿媽教誨煮飯怎樣才好吃。事實上,阿蘇並不是一個很講究吃,為吃而四周奔波找吃的人。她的理念是甚麼呢?

由阿蘇主持的15集飲食節目《和味蘇》,在2011年《壹週刊》舉辦的十大電視節目頒獎禮上獲第五名。短暫的講話,道出阿蘇對飲食真諦的獨到看法:「其實我本人對飲食好簡單,雖然我有味蕾,會品嚐和鑑賞,但我不需要餐餐都要吃好的,一定要吃甚麼。食物對我來講,除了維持生命之餘,我覺得最大的意義是可以和一班或者一個你喜歡的人一起去分享,並從中得到樂趣。」

認為人生無完美,但可追求完美的阿蘇,雖然有時看起來大咧咧的,事實上,卻是一個做事非常認真投入、心思縝密和聰慧的女人。在她主持的《和味蘇》中,不僅可見她對飲食的獨到看法,更充滿了她的巧思和構想,每一集都有一個主題和意義,包括所邀請嘉賓,也都是她主動提出,為配合節目效果而設計的。嘟嘟姐鄭裕玲、汪阿姐汪明荃等,每一期主題不是以食物為主線,而是以人為主體:去監獄、探訪老人院、天水圍少數族裔、返母校……主題不是吃本身,而是以吃為因由帶出的人情味。「我覺得最好味的就是人情味。」阿蘇說。

「世界公民」最驚嘆日本

自稱「世界公民」,走遍世界各地的蘇玉華非常喜歡大自然,無論是歐洲、美洲和澳洲都喜歡,但對澳洲公園裏懶懶洋洋躺在地上的棕色袋鼠和難得一見的白色袋鼠就非常有興緻,亦為澳洲人與大自然及動物之間那種親密和諧的關係而感動。「澳洲人單純自然,和他們喜歡大自然有關係。不會造作,又不會扮靚,中年人會喝啤酒,然後有一個大肚腩……」

然而,最令阿蘇驚嘆的是日本災後人們克己的表現:「真是好感動啊!海嘯地震後,你看到那些新聞圖片,你會覺得好驚訝。哇!原來這個世界上竟有這樣的民族,這麼大的災難和傷亡面前,不會有任何呼天搶地的場面,沒有搶劫、沒有打架、不會混亂,大家互相謙讓,汽水機隨便給人按,不收錢;很多人做了好多慷慨的舉動……我真是好佩服!」

阿蘇為日本人那種自律的民族性和沉穩應變的品德所感動,分享了一個故事。

「有一件事我覺得很了不起。有幾個中國記者去日本採訪,來到一個加油站要加油。這時工作人員說:『很抱歉,我們只可以幫你加多少,不會入滿缸。』『為甚麼?我有錢。』對方則說:『我們想留些油給自願車和救援團體的人,讓他們有油去救援,所以每個人只會配給一定數量……』我聽了這件事之後,覺得好汗顏! 中國人心裏想的是:怎麼,你扣起這些油想貴賣啊?心態完全不同,人家是為別人著想,中國人想的就是錢。」

探訪柬埔寨 為食蛛人震撼

今年9月,蘇玉華和鄭伊健作為國際培幼會大使去了一趟柬埔寨,探訪他們在那裏助養的兒童,包括她的「女兒」Sida。這是一次非凡而令人震撼的探訪之旅。「那晚,我見攝影師面對晚餐卻吃不下的樣子,我還以為他嫌伙食不好,原來卻是他親眼看到一件令人震撼的事……當我知道原委後,也無法下嚥。那一晚,我們都沒有吃飯。」

如果不是聽阿蘇講,實在無法想像,在那個經歷過赤柬不停打仗殺人,當地百姓十分貧困的地區,竟有人生擒螞蟻和蜘蛛做「饗宴」,還捨不得一個人「獨享」,餓著肚子留待一家人做晚餐。當攝製組的人員看到這一幕,驚愕到無言……和香港的日常生活相比,這簡直不可想像。同一片藍天下,大家都是人,卻是那麼的天淵之別!

「這次探訪,我想是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我覺得突然間世界變小了,一個原本好遙遠、同我無相干的人,突然間變到一起,做了我的女兒,我覺得很有趣。她的家人也一下子變成了我的親人一樣,我覺得好奇妙。」然而,當地的惡劣條件,無房無電無學校無醫療設施的境況,卻令人難以置信,這個世界上竟有如此的貧窮。

「我也有助養其他機構的孩子,但那些只是給他們錢,而每一年他們會寄張報告給你看,告訴你我今年讀幾年班、我喜歡做甚麼、我身體健康狀況怎麼樣……除了相片,我不會見到真人。但這次是真實地見到那個人…… 」

阿蘇感性地說:「最近下大雨,我好惦記我的女兒,不知那邊如何?會不會受影響?雖然我們會互通信件,過年過節我會寄卡片給她,但我還是希望過幾年能再去一次,看看她。」


孩子們在聽探訪隊請來的老師講課,但這個孩子卻自己爬到了阿蘇的背上,引來大家觀看和大笑。(圖/蘇玉華提供)

大家聚集在一塊空地,請老師給幾十個孩子上性教育課,但這個和姐姐來的孩子卻和阿蘇玩了起來。(圖/蘇玉華提供)


蘇玉華與助養女兒的家人──五個兄弟姐妹和父母。他們居住在只有200平方呎的高架茅屋。(圖/蘇玉華提供)

轉載自《優尚生活》第十四期

相關新聞
海外佳麗語出惊人 直言相信港姐選美黑幕
眾星出席電視劇宣傳 伍詠薇成全場焦點
《天地孩兒》下月在墨爾本首映
梁家輝四月在多倫多演出張愛玲新傾城之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