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美自伊拉克撤軍 中共擔心成新目標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2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王嫣然編譯報導)上週四(15日)美軍正式結束在伊拉克的干預行動,18日將部隊全數撤出,中共對接下來這批美軍的去向深切關注。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北京當局擔心的是,美國結束伊拉克近9年的戰事,現在可能有時間把關注點放在亞太地區,而中共一向視該地區為自己的後院。上個月,中共見到美國將重心轉向亞洲的承諾,包括總統奧巴馬訪問澳大利亞,與澳總理吉拉德簽署了新的安全協議,在澳大利亞北海岸達爾文(Darwin)設立軍事基地;與此同時,國務卿希拉里(Hillary Rodham Clinton)也到緬甸訪問,而中共視緬甸為盟友。

北京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教授說:「在過去的三、四個星期裏,美國迅速啟動這麼多計劃,動機就是針對中國。這確實是美國對中政策一個非常重要的新階段。」

過去十年裡,美國布希和奧巴馬政府的外交政策,幾乎全力集中在伊拉克和打擊恐怖主義方面,所以中共得以全力發展經濟,免於與之對抗。

現在,美國已從伊拉克撤軍,同時計劃2014年從阿富汗撤軍,中共官員正繃緊神經密切關注,奧巴馬重返亞洲的宣示,是否預示著中美緊張關係新時代的到來。

隸屬於中共外交部的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China Institutes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美國研究所所長袁鵬評論,美國已經將其關注點從中東及南亞轉移到東亞,從反恐轉移到關注新興國家。「也許中國會成為美國新的焦點,這是典型的中國思維方式。」

袁認為,美國從伊拉克撤軍表明「美國過去10年只關注反恐的安全戰略已經改變。現在,戰略思考重點與中心已經從西方轉移到了東方。」袁鵬說,事實就是如此,美國已重返亞太,接下來的問題是:美國為什麼回來?是要包圍或遏制中國嗎?

《華郵》說,中共在伊拉克戰爭期間收益頗豐。 2008年,兩家中國的石油公司與伊拉克政府簽訂了價值 30億美元的合同,擁有在伊的石油勘探權。中國最大的中石油(PetroChina)公司,正在伊拉克南部開發哈爾法亞(Halfaya)和魯邁拉(Rumaila)兩大油田。

伊拉克戰爭加深了部份中國人的反美主義情緒,這些人視美國為「霸權主義」,使用軍事手段以達主宰全球之目的。專家表示,這與美國進入阿富汗的反應截然不同,因為該戰爭是美國受到911恐怖攻擊事件後所致,中國人認為美國有權回擊。

2003年,美國以獨裁者薩達姆(Saddam Hussein)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錯誤假設入侵伊拉克,一些人認為,這使美國欲就伊朗發展核武一事施壓,顯得有些困難。

文章中說,但最讓人不安的可能是人們已經看到,美國向半個世界派出作戰部隊,推翻一個政府,並在中東心臟地區讓民主初生。

袁鵬評論,伊拉克戰爭已經植下了民主的種子,然後有了茉莉花革命、阿拉伯的春天。「它改變了年輕一代的思維定式。」「從長遠來看,這符合美國的利益,因為出現民主的趨勢。在中國,沒人會認為這是個重大失敗。」

(責任編輯:葉恩婕)

相關新聞
布什回憶錄談伊拉克戰爭
美軍司令要求向亞太增兵制衡中共
911十週年 美戰略重心將轉向亞太
伍凡:美國新亞太戰略的意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