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央社盧太城 台雲豹新聞獎奪魁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3日電)台灣第2屆雲豹新聞獎今天頒獎,中央通訊社記者盧太城作品「家,不再安全」,勇奪平面媒體新聞專題攝影獎。教育電台台東分台記者趙佳韻,以土地議題勇奪廣播即時與專題兩項首獎。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主辦的「雲豹新聞獎」,是以原住民新聞為主體的獎項,鼓勵記者報導具有原住民觀點的新聞,今天下午在新北市政府頒獎。

評審召集人張錦華表示,今年參賽作品主題更豐富,對公共議題的討論最多,讓原住民權益獲得重視,也鼓勵更多原住民掌握發言與詮釋權。

中央社駐台東記者盧太城去年以「野性的呼喚山豬王」入圍平面媒體類即時新聞獎,今年以「家,不再安全」勇奪新聞專題攝影獎,呈現大武鄉大鳥部落居民,在大雨來時的1個星期收拾家當撤離家園3次的畫面。

評審認為,畫面平實生動、臨場感強,如實描述原住民在風災時撤離的困境,雖然部分有色溫或焦距瑕疵,但整體影像具有說服力。

長期與原住民相處的盧太城表示,每逢颱風來襲,這些原住民就得疏散、奔波,其中很多是單親家庭和老弱婦孺,卻連基本的家都不安全,讓他很不捨,因此以鏡頭記錄他們的辛苦。

不過,盧太城綜觀這次入圍者,多以衝突的議題獲得評審青睞,他建議,往後可以在文化議題增加比重,「深入文化才能更瞭解原住民族群,不一定透過衝突事件去認識原鄉。」

教育電台台東分台記者趙佳韻,則以「穿越時空、土地謳歌」與「誰的部落誰的家系列」,分別奪下廣播媒體類即時新聞獎與專題報導獎。二度上台時,她難掩激動心情表示,原住民對「還我土地」土地的訴求,與金錢無關,主要是情感與祖靈的連結。

趙佳韻在台下與母親擁抱後含淚致詞說,她是所謂的外省人第三代,經常有人問她是山東人或台灣人?除感觸良多,事實上,男友是阿美族人,更深刻體會到有家回不得的痛。

趙佳韻的作品,報導摩里沙卡(森榮)部落的未來,認為缺乏土地關懷思考,利用完森林最後殘餘價值設立文化園區,當時為了伐木召集的阿美族人卻面臨消逝的命運。

趙佳韻從電影「賽德克‧巴萊」演員林慶台手中接下獎座,她說,會以漢人記者持續與原住民朋友一起守護土地,更希望部落的族人報導自己的故事。


第2屆雲豹新聞獎3日頒獎,教育電台台東分台記者趙佳韻(中)勇奪廣播媒體類即時新聞獎與專題報導獎,由演員林慶台(右)、馬志翔(左)頒獎。(中央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