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聯稱火電虧損籲漲電價 民眾質疑壟斷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2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金靖報導)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電聯)日前以火電企業虧損面達43.2%,較上年同期上升7.7個百分點為由,向中共發改委建議,應補上電價的欠賬,儘快同步上調上網電價與銷售電價3分/千瓦時。消息一經大陸媒體發布,引發民眾強烈質疑。有專家指出,只有打破壟斷,形成市場化的價格機制才是關鍵。

煤價高企 火電虧損面擴大

中電聯相關負責人表示,2010年,電力行業虧損面同比繼續下降,但火電企業虧損額比上年繼續擴大。煤炭價格持續保持高位,重點電煤合同的履約率卻不斷下降,去年30萬噸以上重點電煤合同兌現率不到50%,電煤供應得不到有效保證,部分省份出現了因機組缺煤停運而不得不限制用電負荷的極端情況。

中電聯指出,2003年至今,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累計上漲超過150%,僅去年10~12月的短短兩個月,五大發電集團的到廠標準煤單價上漲均超過 100元/噸,使其煤電業務虧損面加大,虧損額超過百億元。

中電聯統計顯示,火電利潤繼續大幅下降。去年1~11月,受同期煤價增幅較大影響,火電企業利潤總額僅為280億元,同比下降38.7%;火電占電力行業利潤比例為19.7%,比上年同期下降35.4個百分點。全國火電企業銷售利潤率僅為2.9%,比上年同期低2.6個百分點。中部六省及東北三省的火電企業銷售利潤率全部為負。

中電聯認為,由於煤電聯動機制實施不規範,電力成本的傳遞機制尚未形成,終端銷售電價與電力生產成本變化沒有形成聯動。中電聯呼籲,「應儘快同步上調上網電價與銷售電價3分/千瓦時,彌補煤電聯動滯後的價差缺口,緩解煤電企業生產經營的燃眉之急。」

電力虧損 民眾質疑

據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撰寫的電力行業運行報告指出,2010年1-2月份,電力生產行業實現利潤75億元,同比增長36.22%,實現營業收入1915億元,同比增長26.71%,收入與利潤增幅基本保持一致,隨著工業生產的迅速恢復,預計上半年電力行業將保持較高的利潤增幅。

報告指出,2010年1-2月份,電力供應行業實現利潤81億元,同比增長36.54%,銷售收入3656億元,同比增長29.65%,相比2009年,2010年電力供應企業經營效益明顯提高,預計後期銷售電量的增加將為電力供應企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提供有力支撐,即使上網電價不作大幅調整,電力供應行業仍有望保持一定的利潤增長。

有網民質疑,從已經公佈的利潤數據來看,電力行業的利潤處於工業部門的前列,獲得如此高的利潤就不吭聲,但為甚麼煤炭一漲價,電企就要申請漲價呢?是不是為了保持自己高倍的利潤空間?

廣東谷洪濤律師日前在網上發帖說,今天一上網,我就看到湖北恩施電力總公司分紅6億人民幣,400 多人一躍為百萬富翁的新聞,當時我差點羨慕得暈死了!!我沒有想到,在湖北那個窮山溝,原來還有這麼好的國營單位,400多人一下子就成為了百萬富翁,真是創造富翁的奇蹟啊!

有網民表示,電力行業的人員工資都很高,這說明電力行業的利潤一定很高,電力巨頭想爭取自己利益最大化,漲價之後,卻是全國人民埋單。

有業內人士認為,其實發電企業並非只有漲價一條路可以走,漲價對解決國家電力工業的問題幫助不大,負面影響反而更多,漲價掩蓋了電力行業目前部份電力機組落後,廠網矛盾等老問題,不利於電力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

也有專家告誡說,電力是基礎性資源,價格一旦提高,就推動社會其他產品和服務價格的提高,另外如果工業電價上漲,勢必帶動工業企業成本提高,今年全國的物價水平已偏高,銷售電價涉及居民阻力較大。

煤電價格聯動存制度缺陷 市場化是關鍵

在通脹壓力甚大的宏觀環境下,「市場煤」與「計劃電」的爭鬥,也愈演愈烈。自從煤電實行聯動,每逢簽訂合同之時,電力企業與煤炭企業之間便展開激烈博弈。

分析人士認為,發改委推動的煤電價格聯動,本身就存在制度缺陷,定價的基點,不是上游的原材料——煤炭的價格,而是產成品——電力的價格。發改委在調整電價後(還是屬於計劃價格),再反過來壓煤炭價(市場價),造成煤炭行業經常性毀約。

如果按煤炭的市場價格定電價,發改委也不同意,這關係到GDP的增速及政權穩定,老百姓目前的工資總額占GDP的比重只有8%,電價一高,物價再漲,老百姓恐怕就要造反。

只有打破壟斷,打破省際壁壘,促進電網投資、加強電力聯網,引進市場競爭機制才能破局,但利益集團是不會同意的。

電力專家邱林教授指出,電力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實現競價上網,是形成市場化的價格機制,而不是由政府卡住一頭限定另一頭的聯動方式。

相關新聞
權威指階梯電價是漲價 中國電價是美國10倍
廣西「天價螺帽」輿論: 源於權力太「給力」
房價物價飆升 溫家寶承認「措施落實不夠」
大陸設鐵礦國家規劃區 業者:壟斷資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