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告別低物價 全球衝擊非短期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2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陳瑋臻台灣台北報導)泡麵、飲料,甚至香菸都喊漲,民眾皆大喊吃不消對此世新大學經濟系主任周濟表示,台灣物價上漲,主要是來自全球物價上漲的壓力,而這一波全球物價上漲的風潮,是屬於結構性的持續衝擊而非短暫波動,因此可以知道的是,全球即將告別低物價時代,有點高但不會太高的物價將會是個常態。

周濟分析,全球物價上漲的原因主要有貨幣面、需求面及供給面這3個壓力原因。在貨幣面壓力方面,主要是美國在去年連續兩波量化寬鬆,造成全球貨幣發行量大增,以及各種物價上漲,雖然美國經濟有好轉跡象,聯準會理事主席柏南克也暗示不會推出QE3(第3次貨幣寬鬆)政策,但世界超級大國動見觀瞻,QE2帶給全球的壓力持續發酵中。

需求面壓力則是由新興經濟體如中國、印度、巴西等近年來的快速成長,除呈現在擴充製造業、機械廠房增建等衍生對原物料需求必然大增外,原本貧窮的新興國家,對食衣住行等初級需求開始變大,造成全球購買壓力,推升物價。

另外,在供給面壓力上,則因全球暖化造成極端氣候,而破壞農產品的生長;再加上將農作物拿來製酒精、發電等錯誤的生質能源政策,間接助長了糧食與其他經濟作物的漲價風外,碳化燃料能夠開採的量有限,能源價格一直有上漲的壓力,這些都是導致全球物價上漲的原因之一。

周濟強調,這一波全球物價上漲的風潮,與1974年或1981年因為波斯灣局勢短暫波動所引起的油價上漲不同,而是結構性的持續衝擊,且從上述3方面來看,美元新增貨幣在可見未來不可能突然在市場上消失,也就是說購買壓力也會再持續。

況且在新興經濟體的強勁成長下,未來全球物價上漲壓力也不可能稍減,加上地球暖化造成的全球氣候變遷,是最近農產品和石油等初級商品價格上漲的原因,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問題。因此從目前的資訊可知,全球即將告別低物價時代,有點高但不會太高的物價將會是個常態。

對於2011年國際大宗穀物行情,嘉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朝枝也進行分析表示,在第一季種植面積不足是大家探討的話題,接下來天氣是否順利,反聖嬰現象是否影響今年美國春耕與穀物成長則是3至6月大家所關心的,此外由於政治動盪及因通膨對穀物的需求增加,應注意中國是否進口玉米,由於現在美國玉米的庫存已幾乎見底,若中國再進口玉米,勢必對玉米的行情將火上加油。

那麼在大眾物資什麼都漲的情況下,民眾又應該如何應對?對此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聶建中建議,將生活所需用品進行「替代品」及「互補品」分類,在不損及生活效用下,對同等效用商品的使用,依其價格「取低捨高」,像依照行政院主計處網站所公布的2010與2009年比較漲跌較顯著項目來看,在柑橘上漲31.07%的情況下,就可以選擇下降32.15%的香蕉來代替,這樣即便通膨纏身,在生活上也可能影響不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