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學者:「跑院士」 公關費要花幾百萬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3月10日訊】又到院士增選年了,有學者認為,如今有的人評院士要花幾百萬元的公關費。有的單位為了包裝會把很多人的成果集中到一人頭上,院士申請項目也容易,這和物質利益都是有聯繫的。

《中國青年報》報導, 71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運泰總聽人說,如今有的人評院士「要花錢了」。他發現:快到評院士的時候,一些院士候選人就以邀請開會等名目與擁有投票權的院士接觸,好吃好喝好招待。

陳運泰發現,除了「活動」之外,有的單位或個人還很會「包裝」。「為了包裝『大成果』,就把很多人的成果集中到一個人頭上。這種事科技界太多了。」

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原院長邵國培也發現,在一次院士增選中,一位院士候選人提交的材料,令很多老院士「瞠目結舌」:此人6年之內,獲得了5項國家大獎。在過 去,一個人一生獲一兩項國家獎就很了不起了。後來,那位「豐產」院士候選人出局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也認為,目前申報院士的過程中 出現了一種趨勢:個別年輕人評院士的材料、獎項和論文都很多,甚至多到不可能完成。

現在,參選院士已經「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了。一些候選人所在的單位,也加入到「跑院士」的行列。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學界人士表示,現在,院士被炒得越來越高,這與物質利益有關。院士是一級教授,申請項目容易。一個單位能培養出一個院士是巨大的榮譽。

為此,到了院士評選階段,一些院士候選人及其單位就會做大量宣傳工作,甚至會出現宣傳失真乃至造假的情況。據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左鐵釧介紹,現在很多包裝公司 應運而生,教科學家如何包裝自己去拿獎,儼然形成了產業。她說:「有人說,你要當院士,沒有幾百萬元的公關費拿不下來。」

相關新聞
台中研院新院士  女性4人創紀錄
香港中大教授當選中研院院士
中研院5人  獲選TWAS院士
中研院士劉國平獲德宏博研究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