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時裝秀背後身著白大褂的人們

蘭君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3月15日訊】於3月11日剛剛落下帷幕的Dior時裝發佈會,謝幕的人不是名牌設計師約翰加里亞諾。眾所周知,在Dior從事多年藝術總監的他,因發表支持納粹的言論於上上週被炒了魷魚,取而代之的是身著白色工作大褂的幕後工作團隊。

這不但讓加里亞諾出事一週以來的懸念落地,也一時間成為媒體津津樂道的話題。一群明顯低調的技術工作者,相對於往常各品牌出來與觀眾見面的造型各異、扮酷的設計總監,Dior這樣的謝幕,成功地補上了加里亞諾捅下的「歧視」大漏子,彰顯的是團隊合作的正面形象。同時筆者認為,給這些或許並沒有幻想過能踏出後台半步的人們一次美好的回憶和些許溫暖,雖有些出乎意料,卻完全在情理之中。

他們在工作室的統一頭銜是 「Petites Mains」(小巧手),其中包括在設計工作室裡埋頭苦幹的裁縫師、設計師和實習生們。

大家或許還記得2006年的電影《穿Prada的女魔頭》裡,女主人翁在知名時裝雜誌社任總編助理,為了求得日後有更好的發展機會,拿著微薄的薪水,忍氣吞聲。現實中,這樣的「小人物」大量存在於時尚界的各個角落。

一件價值五萬歐元的高級定制晚禮服,大約是5個人手埋頭苦幹3個星期到一個月的成果,或許將法國人一概而論說他們「吝嗇」會有人喊冤,然而如今高級定制及高級成衣的昂貴價格和寥寥無幾的客戶數量,著實讓多如牛毛的設計師們感覺壓力頗大。尤其時裝周前,大量樣衣需要趕指,空間有限的工作室往往多了三倍人,那時,各個時裝院校的實習生們就開始變得搶手起來。

實習,便是實踐學習。對於服裝公司來講相當於廉價勞動力,他們每天工作至深夜,沒有或有極少的補貼。然而簽到類似Dior公司的實習合同卻讓學生們興奮不已,畢竟之後的簡歷上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把其大名擺在顯眼位置。況且,誰都可能有那一線夢幻般的希望──實習結束後由於自己能力出眾可能被正式錄用。儘管機會微乎其微,然而這個「可能」卻讓所有置身其中的人玩命的工作,甚至每當提到自己賣命的地方就滿眼放光。

而那些資深裁剪師,那些「前輩」們,大多經歷了十年甚至數十年的布風剪雨。也許是習慣了,他們的樂趣就是在小憩時笑談身邊像加里亞諾似人物的八卦。

出入於巴黎最高級品牌的工作間、展示室,能在頂尖設計師和高級名模間坦然的各行其事。他們是明星?不過是客戶;名設計師?不過是監工;名模?不過是衣架子……他們屬於普通工薪階層,所謂的奢侈與他們無關。然而他們精益求精的工作成果卻成就了奢侈品產業。也許是看透了奢侈品產業的浮華,這一切,只是他們平靜生活的一部份。

相關新聞
法网:法國网球在巴黎時裝和香氛中崛起
組圖:法國名牌東京時裝展
前法國時裝名牌設計總監費瑞病逝
2008年法國時裝春夏「頑美」發表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