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核災防護令人憂 市議員:促重視防災演練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3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日本發生強烈地震、海嘯以及核災等「複合式災難」,台北市到底有沒有相關配套措施?台北市議員批評,市府各處室完全無核災防護因應之道,以及配套措施,根本「不及格」,顯然大家不重視核災,呼籲市府一定要正視防災演練,否則屆時無法及時應變。

台北市議員童仲彥、張茂楠16日邀請北市府多個相關局處代表,隨機抽考核災因應措施,以及台北遭受核輻射危害,防護能力的層級,結果發現包括救災所用的核災防護衣、交通、除汙、飲水、糧食和補給等都未有詳細規畫。議員痛批,北市的核災防護幾乎是「零」。

假如核災發生,救災人員所需的防護衣,則由衛生局及醫師協助議員示範穿上,不過從穿防護衣、防護帽,最後再用膠帶封住衣物縫隙,加強隔離效果,戴上兩層手套,但過程卻手忙腳亂,完全穿好至少要花5分多鐘以上。

童仲彥表示,台北市緊鄰台電核能1、2廠,又是盆地地形,一旦面臨大規模核災落塵,依物理慣性盆地將完全瀰漫落塵,後果將很嚴重,不能只以每次核生化演練時的半徑來計算。

張茂楠提到,從居民撤離、交通、飲水、儲糧、救援等步驟都須要同時全面處理,市府應該按時演練,以免核災發生時應變不及。

核災防護衣 數量不足

至於各局處核子防護衣的存量,據了解消防局有85件、市警局有20件,存量根本不夠用;加上北市聯合醫院3,107名醫療人員中,受過核災防護訓練合格領有證照的,竟只有14名,僅占0.45%,比例過低。

衛生局醫護管理副處長陳青梅澄清,聯合醫院不是相關醫療的專門醫院,但每年都有舉辦幅射傷害訓練,去年共有292人受相關訓練,都具備有核災的防護知識。核災醫療小組目前只有台大、馬偕、三軍總醫院、榮總4家醫院列入編制,專門負責相關醫療措施。

自我防護疏散 列出SOP流程

另外,若輻射外洩時,學童剛好在學校上課,該如何因應避免核災?教育部軍訓室督導吳明治回應,若不幸發生災害,第一步將立刻要求學生待在教室內,先關閉門窗,避免到戶外活動,也不要開空調,後續在依照指示進行個人防護措施。

童仲彥談到,許多老師反映,倘若核災發生也不知道如何處理;因此,他要求教育部應該立即列出各級學校,在面對核災時適當的處理應變方法,直到最後疏散和撤離動作的標準流程,讓學校便於參照。

核災無法只看單一層面,影響層面以朝多方面擴散,童仲彥質疑,萬一飲用水遭受輻射污染,台北市和新北市600萬居民民生用水馬上就會發生問題;自來水處則解釋,假如日本輻射塵飄來台灣,水深100多公尺的翡翠水庫應只有表面水遭污染,依照每人每天需要用水量3公升計算,平時庫存供水量還可支撐28天。

童仲彥呼籲,台北市長郝龍斌應該加緊提出「複合式災難」因應方案,並予以演練,因為災害不會等人,要求市府儘速做好應變工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