膚色惹的禍?加拿大各族裔收入比比看

人氣 31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3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加拿大可選政策中心(Canadian Centre for Policy Alternatives ,CCPA)及威斯利研究所(Wellesley Institute)週一聯合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膚色在加拿大的就業市場仍起作用,少數族裔僱員的收入,只是白人同事的8成。

該研究以加拿大2006年的統計為基礎,發現第一代男性少數族裔移民的收入,是男性白人的68.7%。白人每獲1元報酬,少數族裔只能掙得81.40分。

在教育程度、年齡等因素類似的條件下,這類與膚色有關的收入差異現象在第二代移民中仍然存在,儘管差距略為縮小。與白種男子每獲1元報酬相比,少數族裔婦女只獲56.50分,比2000年的48.70分略有增加;而少數族裔男子收入增加近7分,至75.60分。

該報告的共同作者,威斯利研究所的經濟研究總監Sheila Block說:「少數族裔加人能得到的工作,通常屬於不穩定、臨時及工資低的工作。儘管人口越來越多元化,膚色問題肯定在起作用。」

少數族裔收入降0.2% 華人收入上升1.9%

在2000年至2005年之間,白種人收入平均由36,353元漲到37,332元,增長了2.7%,與這一時期經濟增長幅度13.1%相比,收入增加顯得「微不足道」;而少數族裔平均收入由原來的30,451元下降到甚至下降0.2%,只有30,385元。

在2005年,少數族裔全職、全年就業的平均收入為43,979元;而白種僱員為52,345元。

只有三個少數族裔的平均工資從2000年到2005年有些微增加。其中華人的平均工資由2000年的 $32,354元上升了1.9%,2005年有32,981 元;菲律賓人的工資增長最多,由2000年的 28,542 元上升到2005年的29,393 元,增漲了3.0%;拉美人的工資增加了0.8%。

其他包括阿拉伯人、黑人、南亞人、東南亞等少數族裔的平均工資都有所下降。其中少數族裔中平均工資最高的日本人,則由2000年的 $42,579 (2000)下降到2005年的42,177(2005),下降0.9%;南韓人由2000年的27,149 下降到2005年的25,892 (2005), 下降了4.6% 。

研究的主要發現包括,在2006年經濟繁榮的時候,少數族裔加拿大人的失業率是8.6%,非少數族裔加人失業率是6.2%;2000年至2005年間,非少數族裔加人的平均收入增加了2.7%,而少數族裔加人的平均收入下降了0.2%。

在工業行業,少數族裔員工超過人口比例,他們做著不穩定的低收入工作;在公共管理行業,92%的僱員是白人,少數族裔僱員人數遠低於人口比例,而且更多機會是在輕型製造部門工作。

在2005年,有色族裔家庭的貧窮率為19.8%,非少數族裔家庭的貧窮率僅為6.4%。

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懷爾遜大學教授兼CCPA董事局成員Grace-Edward Galabuzi說:「我們發現,在加拿大經濟繁榮時期,少數族裔加人更願意工作,但與非少數族裔加人相比,他們的失業率更高,工作掙錢更少。」

華裔認為語言能力是更重要影響因素

密西沙加地區獅子會會長溫一山證實了少數族裔人士很難進入管理層的說法。他告訴大紀元,他的地區獅子會屬下有7個分會,開管理會議的時候,除了他是華人外,其他都是白人。到更高一層開會時,他也是唯一的非白人。

不過,溫一山不同意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膚色,他認為語言能力是更重要的因素。

溫一山曾在新加坡讀高中,在加拿大也讀了工程及會計2個專業。他說,因為也會中文,使他在保險公司工作期間大受歡迎。90年代公司的華裔職員很少,所以公司對他很重視。

他在公司的晉陞機會確實是被一名白人爭去了,但溫一山認為是自己沒有去積極爭取的結果。

後來溫一山積極參政,獲得成功。他從幫助候選人沿街插牌子,敲門拜訪選民,到成為其選區執政保守黨的副主席,成為得到尊重、信賴的資深黨員,得過黨內很多嘉獎。

卸任一個獅子會會長後,溫一山升任為獅子會的地區負責人。他說,白人也是人,當你與他們在語言溝通上沒有障礙時,就沒有問題。在管理會議上,你能發現問題,陳述清楚有理;能提出好的建議,並能在之後實現,就會獲得尊重。

溫一山表示,他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的。他看到的情況是,主流社會很希望有會族裔語言的人士幫忙,從這個角度看,非白人本身就是一個優勢。

但是,你的英文溝通必須沒有障礙。他說,如果你講話時結結巴巴,那就真會被人歧視了。同時,你還需要言之有理,答應的事情能都做到。

相關新聞
華裔梅國安再度參選費城市議員
有教無類計劃破滅 美82%學校難達學業標準
丹麥新移民大臣欲緊縮政策 反對聲浪高
美國全國城市衛生會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