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香港委員批中國建設亂象引共鳴

人氣 12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3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高紫檀報導)「建築的決策權不在建築師手裡,建築師往往只能起到參謀、陪襯的作用,政府投資的建築,大都是誰官大誰說了算。值得注意的是還有暗箱操作,導致建築造價飆升。」

2011年3月8日下午,中國政協委員、香港房屋協會原主席潘祖堯在中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第一次大會上作題為「城市建設中的隱憂」的發言,痛斥中國城市建設中的諸多亂象,引起全場共鳴,9分鐘發言引來10次掌聲。各地民眾在瞭解到情況後,對潘祖堯的發言也紛紛表示贊同,但同時指出,政協的意見及作用並不大,中共並不一定能改正,這根本上與專制制度有關。

香港委員批中國建設亂象

據大陸媒體報導,3月8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政協全體會議時,16位發言的委員中,香港房屋協會原主席潘祖堯第11個上場,他表示,近30年來,中國城市建設取得了史無前例的大發展,但城市建設中的痼疾非但沒有得到根治,反而又有新的發展,令人憂心忡忡。

隨後,潘祖堯主要列舉出城市建設9大亂象,包括城市規劃「一言堂」、千城一面、互相攀比、暗箱操作導致建築造價飆升、建築方案崇洋媚外、建築質量差、政績工程亂折騰百姓受不了等。

各界有共鳴

潘祖堯的發言引起在場代表的共鳴,9分鐘發言過程中,全場不斷響起熱烈掌聲,發言結束後的第10次掌聲中,有人大聲喊好,甚至二樓工作人員席位上也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著名維權律師高鳳泉接受採訪時表示,潘祖堯委員講的很對,他作為一個來自香港的政協委員直言中國大陸建設的弊端,確實引起共鳴,國內的委員也不一定敢提,但政協對執政黨監督力度這麼多年也沒見改善,效果可能有限。

江蘇無錫朱先生本身也是個網民,很樂意尋找一些真相,在當前大陸對信息封鎖的情況下,他需要用破網軟件如自由門等才能看到一些真實消息,他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潘祖堯的發言是符合事實的,但能否改善很難說,就算改善也不知會拖多長時間,原因就在於中國官僚嚴重,如果不觸及官員個人利益,很難改正。

朱先生認為,政協的意見雖然有一點用,但效果有限,甚至形成一些提案,後來落實到地方他們沒有太大壓力,都會不了了之。這跟一黨專政關係很大,「沒有危機感,沒有壓力,就算監督也是自己人,極容易滋生腐敗。」

北京從事軟件行業的宋正文先生對大紀元記者說,潘祖堯委員的認識只是部份正確,因為政府還有很多東西隱瞞起來,潘祖堯委員也並不瞭解,對真實情況瞭解有限。但潘祖堯來自香港,制度的不同使他能夠更多的瞭解一些中國大陸的真相,也敢言一些。

宋正文表示,因為中國是專制社會,不是民主社會,所有的媒體都掌握在中共手裡,不可能說出實情;大陸的代表更不可能說實情,他們要維護自己利益,要保持與中共一致。

問到政協的作用,宋正文表示,政協的作用有限,輿論監督、民眾監督才有作用,但中共不可能給媒體和民眾充分的監督權力。他不客氣的表示,「政協都是給中共提鞋的,能有多大作用?」

潘祖堯委員提出的城市建設9大亂象

1.城市規劃「一言堂」

潘祖堯首先指出,各地政府無視專家意見「搞一言堂」等問題並未得到根治,從而犯了不少常識性錯誤。超高層建築防火問題未得到切實解決,就遍地林立。道路交通規劃缺乏全面的前瞻性研究,就盲目發展這個中心區那個核心區,以致交通堵塞在許多城市成了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

2.城市建設「首都效應」

說及各地政府盲目學北京。潘祖堯表示,北京建了「鳥巢」、「水立方」等建築,地方上也照葫蘆畫瓢,蓋了不少劇院、體育館。錢是花了,效果如何?現在,各地許多標誌性建築都存在經營成本過大、後續利用困難等問題。

3.千城一面,讓人痛心

談到「千城一面」時,潘祖堯說,雷同的規劃,雷同的建築,雷同的景觀,甚至連樓盤的名稱也雷同。在城市改造過程中,大家熱衷於大拆大建,結果把城市的個性和靈性都給扼殺了。真是令人痛心!

4.高大全思想橫行

說起攀比,潘祖堯稱,各地競相攀比高、大、全———你高我比你還高,你大我比你還大,如同放衛星一樣,你一畝地搞1萬斤,我就搞2萬斤,這難道不是大躍進思維模式的翻版?

5.暗箱操作 造價飆升

談到建築最後定案,潘祖堯表示,建築的決策權不在建築師手裡,建築師往往只能起到參謀、陪襯的作用,政府投資的建築,大都是誰官大誰說了算。值得注意的是還有暗箱操作,導致建築造價飆升。

6.建築方案 崇洋媚外

提到建築方案問題,潘祖堯說,近年來,我們對外國人的建築方案奉若神明,如果外國人做了在國外都不敢用的新、奇、特,就更以為了不得啦!總認為洋和尚會唸經,瞧不起中國建築師。

7.拆歷史建築 熱衷建假古董

對於被破壞的近現代建築和不斷被複製的假古董,潘祖堯表示了憤慨,他說,10年來中國城市大發展中,不知拆了多少有歷史意義的近現代建築,有一個城市為了建新樓,把一個一百多年的天文臺給拆了,試問全國還有幾個百年前的天文臺?當年德國人建的濟南火車站拆了,哈爾濱的老火車站也給拆了。相反,各地卻熱衷於造假古董,「中國傳統文化城」、「明清一條街」,花樣翻新,不一而足,甚至有人想複製老北京的『八大胡同』,簡直不可思議。這些勞民傷財的假東西又有多少價值?

8.建築質量差 「樓脆脆」頻現

談及建築質量,潘祖堯表示,據有關資料介紹,大陸建築物的平均壽命只有30多年。樓房下陷、傾斜甚至倒塌時有發生,被網民戲稱為「樓脆脆」、「樓歪歪」,這說明在建設過程中缺乏嚴格的監管、或者在設計上有欠缺、或者存在腐敗問題,令人擔心的是,這些被曝光的建築質量問題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9.政績工程亂折騰 百姓受不了

在掌聲中,潘祖堯他還提到了獻禮工程和政績工程的現象。他說,許多地方政府為了面子,為了政績,違背科學,不少建築缺乏充分的前期論證準備,匆匆上馬,趕工期、搶時間,剛剪完彩又花大錢改造,總是這樣折騰的話,老百姓受不了,國家也受不了!

相關新聞
中國過度發展城市建設
大劇院問題多 中國成洋建築師實驗場
中國建築物平均使用壽命遠低於設計年限
中國城市建設嚴重浪費  每年逾千億人民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