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金門蚵田似兵馬俑 具觀光特色

人氣: 14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24日電)金門西北角的古寧頭,一般給人印象是國共戰爭戰場;然而,早在400多年前,當地先民即插石養蚵,以海為田,營造出有如「海上兵馬俑」的海岸景觀,深具觀光特色。

古寧頭海岸蚵田從南山烏沙頭、北山至林厝,面積約43公頃,俗稱為「蠔嘟」的蚵石林立其間,有些觀光客會誤以為是阻絕敵人登陸的工事;其實,這正是古寧頭村民賴以維生的蚵田。

古寧頭石蚵養殖,相沿有400多年歷史,地方上歸功於明神宗萬曆年間進士李獻可。

前金寧鄉鄉長李文俊說,地方父老口耳相傳,李獻可在還未取得功名前,往來於大陸福建澳頭和古寧頭之間擔任私塾教師;有次退潮發現海灘遼闊,靈機一動,建議村民養殖海蚵,並且斷言有無窮的漁利,開啟古寧頭養蚵生機。

養蚵為閩南沿海的重要漁業活動,古寧頭先民從福建同安、惠安購進板條石,插石養蚵,培育出肥美的海蚵,也形成有如「海上兵馬俑」的蚵田景觀。

李文俊說,民國20年左右蚵石最多,估計近200萬塊之多,後因戰亂損失,現約有60萬塊;隨著潮起潮落,「蠔嘟」有如海上站衛兵的「兵馬俑」。

李文俊指出,古寧村過去有俗諺「日出看田坵、赤日看鹽埕、日落看蠔嘟。」意指早起到田裡耕作,中午曬鹽,傍晚採蚵,鮮活刻劃出傳統先民的生活作息。

李文俊說,早年海通時代,民間可自由揚帆出海貿易,農曆9月、10月的生蚵是運往廈門銷售,11月以後至翌年3月海蚵盛產,粒粒肥大甜美,開始煮「蚵潤」銷到大陸;「蚵潤」就是把海蚵用重鹽煮沸、瀝乾,蚵湯與蚵粒分裝的食品。

老家古寧頭的金門縣長李沃士,也是蚵民子女,還記得小時候煮「蚵潤」賺學費的情景。他表示,最苦的是「蚵潤」煮好正要曬乾,但是碰到下雨天,老人家心裡真是著急。

金門縣政府將產業與觀光結合推展「一鄉一特產」,烈嶼鄉有香竽節、金湖鎮有花蛤季、金城鎮有高粱文化節、金沙鎮有新田墩西瓜節、盛產石蚵的金寧鄉則是連辦8年的石蚵文化節,今年更擴大為石蚵小麥文化季,愈辦愈火紅。

古寧頭因民國38年的國共古寧頭戰役而聞名,其實也有傳統閩南聚落,水尾塔、振威第等古蹟,豐富的鳥類生態,以及著名石蚵田海岸景觀。李沃士相信,走進古寧頭,會有不虛此行的收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