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十大億萬富翁

人氣 20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4月25日訊】1. John Sperling

John Sperling以投資盈利大學推動美國的教育事業發展。John Sperling在進入大學前是一名水手,後執教於San Jose 州立大學,在1976年53歲時,John Sperling作出了他人生的一個重要決定,放棄長期的穩定工作,創建盈利性大學Phoenix,直到他73歲時,他創建的教育服務公司The Apollo Group才為人所知。

2. 大衛•杜菲爾德(Dave Duffield)

大衛•杜菲爾德出生於1941年,1987年在他47歲時創建了仁科(People Soft),這是他的第四次創業,他把他的房產抵押出去,他說他當時並不擔心,因為他清楚自己正在追求著什麼。截至1997年,仁科在ERP軟件領域從無名小卒躍居世界第二大應用軟件公司,超過甲骨文(Oracle)和巴恩(Baan)等公司。

大衛•杜菲爾德有種信念:做公司猶如做人,只要真心為客戶著想,客戶才會信任你、選擇你。Duffield為人隨和、精明而富有職業道德,他把這種個人魅力帶到了仁科公司,使公司對客戶產生了很大吸引力。

在2005年仁科被甲骨文收購,在這一年,杜菲爾德也以總資產12億美元的身價入選福布斯財富400人。

大衛•杜菲爾德坦率地說:「我的成功是用時間累積出來的,一路走來,我之前犯了很多錯誤。」

2006年11月05日,大衛•杜菲爾德雖然已經進入花甲之年,卻不甘安度晚年,他和前仁科公司副董事長阿尼爾•布斯裡成立了名叫「工作日」(Workday)的軟件公司,位於加州。公司的產品定位於ERP在線軟件服務,產品的競爭對手是甲骨文和德國SAP公司。大衛•杜菲爾德是「工作日」軟件公司的聯席首席執行官。

3.Gary Burrell

1989年,52歲的Gary Burrell遇到了以後的合夥人高民環(Min Kao),兩人共同創建了Garmin,一個全球定位技術公司,公司最初將目標客戶定位在船員和導航上,後來產品擴展到汽車導航。Garmin最初的辦公室只有一張桌子和兩張折疊椅。

Garmin公司創辦之初稱為「ProNav」,寓義為「專業的導航器」。

Gary Burrell,生於1937年。自威奇塔州立大學 (Wichita State University)修得學位後轉往壬色列理工學院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畢業後,1963年服務於製造航空無線電的公司,主要供應客戶為波音等企業,該公司輾轉於1999年之後成為Honeywell公司的一部分。

高民環,生於1949年。中華民國海軍服役後,自國立台灣大學前往美國田納西大學專攻電機,研究生時期替航太總署NASA以及美國陸軍研究,之後為美國國防工業效力,直到1983年。

Gary Burrell在1983年請來高民環為公司效力,當時高民環正在研發應用NAVSTAR衛星群的軍用GPS導航器,「NAVSTAR-GPS」即現在廣泛使用的GPS全稱,由美國所有。高民環與Burrell成為同事之後,推出飛行器用的GPS導航器,是第一個被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所認可的。

在公司高層拒絕Gary Burrell加碼投資GPS應用技術的意見之後,Burrell在1989年離開原來的公司。之後,高民環來詢問Burrell是否有意成立自己的公司,但Burrell回答是沒有想過,他繼續說,若是真的成立公司,只與高民環合夥。兩人都同意導航器與GPS科技是越來越緊密。而當年,美國的GPS衛星群「NAVSTAR」還在發展中。直到1989年四月啟動GPS系統,並在1991年正式在波斯灣戰爭中被美國的聯軍使用。

高民環認真思考創辦公司的事業,回到台灣尋找老朋友的支援,在台灣集資之後,正式於堪薩斯州Lenexa成立辦公室。「ProNav」是個貼切公司事業的名字,但是在牽涉到侵犯競爭品牌的商標權後,於1991年改名。Gar-min是兩位創辦人的名取頭字接合,Gary Burrell,高民環(Min Kao)。

1990年發表GPS 100,針對水上船隻所設計的駕駛面板裝備型GPS接收器,以2500美元定價賣出5000具。緊接著高民環旋即回台灣發展生產基地,1991年在台北縣成立工廠。

4. John Abele

42歲的Abele 在1979年的一場青年足球賽中,遇見了合夥人Peter Nicholas,並一起創建了醫療器械公司Boston Scientific。

5. 謝爾登•阿德爾森(Sheldon Adelson)


謝爾登•阿德爾創立了金沙集團。(圖/ROSLAN RAHMAN/AFP/Getty Images)


在1979年,46歲的謝爾登•阿德爾森創建了COMDEX計算機博覽會,在他55歲時,他收購了Sands Hotel & Casino開始參與酒店和賭場生意。

2003年前,謝爾登•阿德爾森身價是30億美元,到2006年卻暴增至205億美元,成為《福布斯》雜誌富豪排行榜有史以來,財富增長速度最快的人。等於他在兩年之間,每小時賺進近100萬美元財富。

78歲的阿德爾森左腿受神經病變所累,走路得靠一根枴杖。

他所創辦的金沙集團在2004年底上市至今,股價大漲超過3倍,讓擁有金沙集團69%股權的阿德爾森身價翻漲。

他在澳門的金沙娛樂場2004年8月開業後,一年之內回收所有投資,兩年打敗獨佔澳門賭業40年的賭王、澳門博彩公司行政總裁何鴻燊,成為澳門第一大賭場。

6. 大衛•謝瑞登(David Cheriton)

大衛•謝瑞登出生於1952年,祖籍加拿大,是Google的第一個天使投資者,淨資產16億美元。這位斯坦福的理科教授作出的人生第一筆大投資,是與當時還是斯坦福大學學生的拉裡佩齊和謝爾蓋布林以及一些風險投資家一起作出的。

作為第一批投資Google的人,大衛•謝瑞登從Google上市中就獲得了290萬美元的收入。1995年,大衛•謝瑞登43歲,他創建了Granite系統,用於開發十億位的以太網產品。轉年,Granite就以2億2200萬美元的價格被思科收購。2005年,他將價值約2100萬美元的股票捐獻給加拿大的母校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

大衛•謝瑞登雖然是億萬富豪但平時很節儉。他表示,在加州帕洛阿爾托附近時他喜歡騎自行車,而當他需要駕車出行時就使用他那輛舊大眾(Volkswagen)小麵包車或本田(Honda)轎車。他說喜歡牛仔服勝過設計師設計的服裝,並聲稱他重複使用茶包。他還在家理發以節約去理髮店的時間。他對自己的放任是擁有兩個帆板。

7. Dwight Schar

51歲時,這位房地產開發商在1992年走向破產,現在他從出售NVR, Inc.公司的股票中套現上百萬美元,同時他是Six Flags, Inc.公司的董事長,擁有Washington Redskins的些許股份。

8. Chaleo Yoovidhya

1987年,55歲的Chaleo Yoovidhya與迪克•梅特舒茲 (Dietrich Mateschitz)合作,將泰國的能量飲料紅牛帶到西方。2010年,他以總資產41億美元的身份登上十億富翁排行榜的第208位。

9.迪克•梅特舒茲 (Dietrich Mateschitz )

迪克•梅特舒茲在創業之前在大學裡呆了10年,他說他喜歡大學生活。後來,在德國一家化妝品公司Blendax工作時,迪克•梅特舒茲去亞洲旅行,對於亞洲人喜歡喝的糖漿滋補型飲品很感興趣,碰巧,Blendax在泰國的代理商旗下有一家飲料公司。接下來,與Yoovidhya聯合,迪克•梅特舒茲在48歲開始把糖漿飲料引入西方,這就是現在世界聞名的紅牛飲料。

作為一個體育愛好者,梅特舒茲利用贊助滑雪和自行車運動員的形式,將紅牛飲料打造成一款能夠補充能量的飲料。事實證明,他的營銷策略很成功,到1998年,梅特舒茲59歲時,紅牛飲料給他帶來了10億美元的資產。據報導,他每星期只工作三天,從週一到週三,他目前擁有南太平洋斐濟島中的一個島嶼,一支F1車隊,兩隻足球隊:薩爾茨堡紅牛隊和紐約紅牛隊。


成功在於對夢想的持久追求。(網絡圖片)



10. John Morgridge

1988年,John Morgridge成為思科的網絡總監,兩年後,這家公司上市,接下來,這家公司的銷售額從500萬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超過10億美元,這時John Morgridge初次入選福布斯財富400。現在他執教於斯坦福商學院研究生院,個人資產達到16億美元。

摩格裡奇畢業於斯坦福大學,為人成熟穩重,曾入伍服兵役,還做過推銷員,來到思科之前,在網格系統公司(GRiD System)任CEO。

摩格裡奇來到思科做CEO後一板一眼,穩紮穩打地控制著思科的發展速度。他說:「我們只制定一年計劃,並有80%到90%的把握可以達到它們,我們還會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地改變計劃,總之一切都要小心翼翼!」

他還建立了思科的組織框架,把思科分成生產、客戶支持、財務、人力資源、IT、銷售、產品策劃以及研發八個部門,該劃分一直作為核心組織形式延續到現在。更重要的是他奠定了令思科獲益良多的企業文化和傳統,譬如:以客戶為中心、團隊協作、進取創新等,甚至還包括「摳」。思科規定,所有員工出差都只能坐經濟艙,超標部分從工資中扣除。摩格裡奇的一句名言是:「花思科的錢,要像花自己的錢!」

而「以客戶為中心」到今天仍是思科文化的核心,是思科迅猛發展不可或缺的推動力之一。在創業初期,沒資金打廣告的思科正是憑借其卓越的產品和「顧客至上」的服務,在行業裡贏得佳譽,擁有了堅不可摧的客戶群。通過他們的口口相傳,思科的銷售額迅速增長,在1987~1989年翻了近20倍,達到2800萬美元。

相關新聞
富翁沒有說透的致富祕密(4)
華爾街日報:中國億萬富翁知多少?
輕鬆一下  台政府機關也推大富翁
山西億萬富翁20萬雇凶 殺害合夥交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