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提醒各國關注三大風險

標籤:

【大紀元4月8日訊】(美國之音報導) 在全球經濟復甦持續了一年半的今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醒世界各國,油價上漲、金融系統性風險和資本流動波動這三大風險可能會對世界經濟增長前景、金融系統的穩定和新興經濟體的發展造成重要的影響,需要及早採取防範措施。

世界經濟復甦雖然已經持續了一年多,但是經濟持續復甦的不確定性是有增無減。原油油價在持續上漲,北海布倫特原油已經突破122美元一桶的價位。世界經濟再次感受到高油價帶來的全面壓力。

*中印面臨通脹威脅*

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通脹形勢嚴峻,歐洲中央銀行4月7日決定加息,這是三年來的第一次。美聯儲雖然還不會馬上跟進,但聯儲內部已經在討論改變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問題了。世界金融環境正在發生顯著的變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日連續發表三個報告,提醒世界各國要警惕油價、金融穩定和資本流動這三方面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對威脅到世界經濟復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部顧問托馬斯.赫布陵(Thomas Helbling)在《世界經濟展望》發佈會上說:“我們的研究顯示,我們現在還處在石油稀少缺程度持續上升的階段。新興經濟體對能源的需求在快速增加和石油供應下降同時推動油價不斷上漲。需求和供應之間的緊張關係可能會加劇,油價有可能再攀新高。”

*石油為王?*

基金組織的研究報告分析了幾種情形。最糟糕的情形是,供求關係突然惡化,需求持續大幅度提高,而供應受到嚴重干擾,油價將急速上漲。報告認為,這種情形將會對世界產生廣泛而嚴重的影響。經濟增長將會大幅度下降,通脹水平也會大幅提高,世界財富將會因此而大幅度轉移,從石油消費國轉移到石油輸出國,嚴重加劇世界經濟失衡的現象。

不過,該機構的經濟學家赫布陵認為,發生這種最壞情況的可能性比較小。如果是石油稀缺性的發展比較緩慢,那麼它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將比較有限。赫布陵說:“根據我們的研究,如果石油稀缺程度逐步適度增加,它對世界經濟增長帶來的風險就會很小。比如,石油供應下降1個百分點,世界經濟增長的降幅不會超過0.25個百分點。原因是,石油出口國的收入增加後,它們的投資也會增加,從而推動經濟增長。”

面對油價的風險,基金組織建議各國政府要增加經濟發展政策的靈活性。一方面要擴大替代能源的發展,降低對石油的依賴,另一方面要在政策上為石油稀缺性的突然變化留有餘地。
管錢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敲響警鐘

*中印和巴西對貨幣供應急剎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近日發表的資本流動報告中指出,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正在陸續告別極為寬鬆的貨幣政策。中國、印度、巴西等已經對貨幣供應採取了急剎車。面對通脹壓力,歐洲中央銀行也不顧長期跟美聯儲保持一致的傳統,而在4月7日單獨加息。報告認為,美國如果也轉向,對世界的資本流動,特別是從發達國家向新興市場國家的資本流動造成很大的波動。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部主管世界經濟研究的魯帕.達塔古普塔(Rupa Duttagupta)說:“從歷史上看,世界金融狀況好的時候,流向新興市場的資本就比較多。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利率相對較低,投資者的風險喜好偏高。但是在寬鬆環境過後,這個資本流量就會急速下降。”

達塔古普塔女士說,長期的資本流動趨勢顯示,波動幅度非常大。美國利率環境的變化對新興市場的資本流量影響很大。如果美聯儲改變政策,開始收緊利率,那些跟美國金融聯繫比較密切的新興國家,比如墨西哥,就要做好資本流入大幅下降的準備。

*金融的系統性風險*

4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表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提出的另外一大風險是金融系統的系統性風險。該報告說,雖然金融危機已經過去,有關國家制定了新的巴塞爾協議,加強對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但是,報告的撰稿人之一,珍尼.戈巴特(Jeanne Gobat)女士指出,這個協議並不足以預防危機的發生。

她說:“一些金融機構如果無力支撐的時候,融資市場有可能突然關閉對這些機構的融資大門。這個時候就可能發生系統性的流動性風險。要預防這類風險,各國有很多工作要做。巴塞爾協議III解決的是個體金融機構的問題,並不能夠解決因多個金融市場同時出現問題而引發的系統性的流動性風險。”

金融穩定報告認為,解決系統性風險的最好辦法是改進系統風險的評估方法,建立宏觀審慎的框架,對單個機構構成的系統性風險加以及時評估,從而有助於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金融機構整體低估系統流動性的風險。(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IMF憂亞洲新興國家通膨攀升
IMF投票權改革案生效
IMF調低愛爾蘭借貸利率
IMF:美歐通膨劇漲風險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