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促檢討基建環評機制

人氣 1
標籤: , ,

【大紀元2011年05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黃靜榮綜合報導)六個環保團體昨日舉行聯合記者會,指現時的環評制度存有漏洞。他們促請政府正面看待港珠澳大橋環評報告司法覆核的判決,改善現行的基建環評機制。

上週特首答問大會上,曾蔭權指有政黨對港珠澳大橋環評報告提出司法覆核,是濫用司法程序,引起各界強烈不滿。泛民即時駁斥其言論抹黑司法獨立,連大律師公會及律師會也罕有發表聯合聲明,批評曾蔭權損害法治。健康空氣行動、環保觸覺等六個環保團體,昨日亦召開記者會,指政府應該趁機改善環評制度,而不是用陰謀論推卸責任。

批特首藉陰謀論推卸責任

團體認爲,現時環評制度存問題,指標已經過時,例如空氣質素指標已沿用超過10年。團體又批評,政府委託的環評公司欠缺獨立性,認為當局應該趁法院處理港珠澳大橋環評案件時進行檢討。

健康空氣行動批評,行政長官曾蔭權上週在立法會的言論,是將環保扣上經濟發展絆腳石的帽子。行動指,社會應著眼今次事件,有助保障市民健康,令日後工程更注重空氣污染問題,而不應將問題政治化。

空氣污染質素指標過時

綠領行動批評,現行的環境評估方式在執行上存在問題,例如空氣污染質素指標過時等。綠領行動高級項目主人葉翠雯指出:「不要很簡單純粹政治角度出發,我們在環保的角度其實真是忍無可忍,今次其實正正是一個算是成功的例子,其實真的可以推翻環保署之前開出的許可證,也揭露了其實他們之前批出許可證時,可能有點馬虎。」她促請政府盡快檢討整個基建和環評機制。

環保觸覺亦表示,興建基建的程序,先由政府高層決策,再交由署長執行和進行環評報告,公眾諮詢卻置於最後。

至於公屋屏風樓問題方面,環保觸覺表示,已經向政府建議未來興建公屋時,在樓宇之間保留最少15米距離,保障通風環境,以及避免高於40層樓。環保觸覺引述房屋署回應說,在未來興建公屋時,會盡量控制樓高不多於40層,座與座之間亦保留通風廊。◇

相關新聞
港環團徵良心發展商建通風廊
環團質疑大埔擴闊工程必要性
環團促推動源頭減廢
切爾諾貝爾核災25周年 港社團促停核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