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防假球事件 從教練品德開始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6月14日訊】 (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 棒球為台灣國球運動,假球事件讓眾多球迷失去信心,教育部表示,為了挽回棒球的熱情,將從教練的品德教育著手,為了保護選手,也會限制比賽用球數,避免過度使用造成傷害,也不能因為比賽而影響學業,避免有些選手課程進度嚴重落後。

教育部14日舉行「99學年度學生棒球運動聯賽第2次聯合頒獎典禮」,各組冠軍由高雄市五福國中、桃園縣龜山國小、新竹縣中山國小獲得。

最受人矚目的是新竹縣中山國小,在棒球界從來沒有打進過前8強,這次以黑馬姿態突破重圍,首次拿下國小組軟式組冠軍。

要在專業領域當中獲得傑出成績,甚至拔得頭籌,有時內心的修養更甚於專業。新竹縣中山國小總務主任彭鴻源即是最佳例子,他不是專業體育教師出身,卻帶領著中山國小在棒球界闖出名號。

他談到,自己是用教育來教孩子打球,用耐心與鼓勵激發他們的自信心,除了打球之外,特別注重選手課業,聘請專業老師教他們學英語,若發現問題適時導正,漸漸讓他們的偏差行為變少,課業也獲得提升。

教育部體育司長王俊權表示,要改變整個棒球風氣,教練內外兼修是關鍵,除運動專業之餘,今年度將從教練品德教育著手,球場上嚴格禁止教練抽菸、喝酒、嚼檳榔,如果發現,一律請出球場。身教重於言教,教練先做好,選手才會改變。

未來全台800多名教練,民國103年以前都要參加「教練增能教育」,講習內容包括運動傷害、運動心理、禁藥等共20小時。

另外,為了保護選手,同時限制比賽的用球數,按照規定國小學生75球下場後,隔1場才能再比賽,投到90球就要強迫下場,隔2場才能比賽;國中生則是80球和90球,高中生是100球和120球。

為了不讓選手因為練球而影響課業,參加比賽的選手,1年最多公假30天,不過參加集訓者就不在此限,希望可以讓選手們訓練與學業兼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