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毒品犯罪惡化 台監院再糾正政院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5日報導】台灣監察院調查發現,台灣毒品犯再犯率高、年齡呈青壯化,具專業技術的職業毒品犯近10年增加3.5倍,而中國大陸已成台灣毒品主要來源地,行政院未能有效遏阻毒品犯罪遭糾正。

據中央社報導,監察院今天通過監委杜善良、尹祚芊提案,糾正行政院、法務部。監察院指出,民國98年曾就毒品問題糾正行政院,相關部會仍未正視問題嚴重性,因此再次糾正,盼行政院趕快提具體改善措施。

糾正案文指出,治安機關緝獲的毒品數量,從95年1992.7公斤,逐年增加到99年3487.9公斤,5年來成長175%,以世界各國緝毒經驗而論,查獲毒品量往往僅為實際流入市場的1/5至1/10,由此可以看出,台灣毒品問題嚴重。  

糾正案文指出,99年緝獲最多的毒品是K他命,占75.1%;K他命、安非他命、搖頭丸(MDMA)等,常在PUB、夜店等場所作為娛樂助興工具,已成為青少年最常濫用的毒品。

監委調查發現,88年至99年,毒品案起訴人數、裁判確定有罪人數及新入監毒品犯比率分別增加318.6%、322.6%、252.1%,另外,毒品案再犯率高,以99年而言,毒品案被判有罪具有前科者占90.9%,顯示高定罪率仍難以遏止有前科者再犯毒品罪;另外,毒品犯中具有專業技術及事務人員職業者,90年是286人,99年提高為1285人,10年來增加近千人,增加數倍之多。

尹祚芊說,一般人認為,吸毒者多是無業遊民或教育程度低,但從數據可看出,受高等教育的吸毒人數大增,監院約詢時,就有警政署官員透露,有些高科技工程師為了抒壓助興而吸毒。

監察院調查也發現,中國大陸已取代東南亞「金三角」成為台灣地區毒品的主要來源地。監委指出,行政院應積極檢討,建構跨國界、跨區域「安全聯防」及「共同打擊犯罪」合作機制,以有效遏阻跨境毒品犯罪。

尹祚芊說,政府查緝毒品存在許多漏洞,像關稅總局緝毒犬只有17組,以基隆港而言,每年都有數十萬名旅客,卻沒有配置緝毒犬,僅使用X光查緝毒品,而且都是快速通關。

尹祚芊指出,每個單位都聲稱積極反毒,像教育部就說97年辦了2萬多場反毒講座,共有2300萬人次參與,但是從數據上來看,吸毒的青少年人數仍增加,「努力沒有成效就是白費功夫」,徒然浪費經費資源。

責任編輯:李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