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GDP成長≠人民幸福 台智庫推「新國民富有論」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6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台北報導)「改革與前瞻─台灣智庫十週年研討會」19日於台北舉行,台灣智庫指出,去年經濟成長10.88%,但台灣民眾卻食不安心、買不起房、薪水太低,智庫建議台灣應該揚棄「唯GDP主義」的發展思維,未來應朝向「新國民富有論」發展,政府應構建「國民幸福毛額」(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指標。

智庫財經組召集人郭建中指出,「國民幸福毛額」指標中,重要指標包括「生活水平」、「生態環境保護與延續」、「文化多元與活力」、「政府良好治理」、「社群活力與健康」、「優質教育」、「幸福感」,且符合社會公平與正義。

郭建中建議,二十一世紀經濟發展的核心價值應該朝向「新國民富有論」,其核心價值就在主張人民富有而又公平、反對唯GDP主義、反對唯金錢至上、反對偏重出口。新國民富有論的政府新角色在建構創造就業型的研發體系,重組我國有關農業、工業、商業等研發體系,並和學校研究單位進行制度性的產、學連結,並應成立全台性生活品質與安全監督委員會,針對國民的生活品質、食品安全衛生進行定期監控及發布,為民眾的食品安全把關。

智庫董事長陳博志強調,過去政府太重視GDP指標,所以看到政府偏愛大投資,例如國光石化蓋下去,不只是財團利益,還因為六千億數字算在GDP裡面,GDP的增加會造成人民之間的分配不公平。另外,GDP增長很多是虛假的,例如當治安不好時,大家都要裝鐵窗、請保鏢,這使鐵窗業、保全業繁榮,也增加了GDP。甚至,塑化劑對台灣傷害這麼大,我們拿產品去檢驗或民眾去看病,以及馬總統將有塑化劑產品銷毀,也都增加了GDP。

郭建中也提出,政府可設立國家主權基金引進外國的關關鍵技術、設備、資源進到台灣,幫助國內產業升級,可引進新的技術包括資源節約(潔淨能源和資源回收),生活品質(綠色社區或交通和住宅等);環境保護(包括生物多樣性保護、育種及養殖、相關生技);低碳基礎建設(智慧電網、資訊科技、低碳汽車和綠色運輸網);再生能源、能源效率、資源效率;關鍵性工業基礎技術的研發及移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