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誰為中國不良貸款買單?

人氣 1

【大紀元2011年06月24日訊】中共政府應對金融危機主要是利用銀行貸款,截至2010年末,中國銀行系統的全部貸款餘額為47.92萬億元,其中30%是地方融資平台貸款,總額約為14.4萬億元。經濟學家分析指出,中國地方融資平台貸款投資效率奇差,大多是空頭擔保,具有制度性違約風險。6月23日,《華爾街日報》撰文《誰為中國不良貸款買單?》指出,這些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債務終將由長期以來承受重壓的中國家庭買單。

地方債務的規模有多大?

文章指出,中國應對危機主要是利用銀行貸款,而不是中央政府債務;其癥結在於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在巨額投資基礎設施的兩年期間所欠下的債務。在其中許多貸款都很有可能變為壞賬的情況下,到頭來的成本還是會出現在政府的資產負債表上。

所謂「地方融資平台」其實就是各級地方政府設立的向銀行借款的機構。最近央行網站公佈的《2010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透露,截至2010年年末,全國共有地方政府融資平台1萬餘家(省、市、縣三級),較2008年末增長 25%以上。

2010年末銀行系統的全部貸款餘額為47.92萬億元,其中30%是地方融資平台貸款,總額約為14.4萬億元,現已確定其中有2萬億到3萬億有違約風險。

地方債務有何特點?

經濟學家何清漣女士分析指出中國地方融資平台貸款投資效率奇差,大多是空頭擔保,且具有制度性違約風險。

一、 投資效益奇差。據查,地方政府的投資項目,真正能發揮效能的頂多隻有35%,也就是說,15萬億債務中可能產生效益回收投資只有5.3萬億,其他的貸款都投在毫無效益的專案上,或經由貪腐和浪費流失。

二、以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做擔保的專案貸款大多是空頭擔保。地方融資平台的項目中,有大量沒有現金流僅憑財政收入擔保和還款的專案貸款,其信貸規模已遠遠超過了地方政府財政收入能夠承載的能力,凡屬地市一級的財政收入擔保大多是空頭擔保,沒有保障。

過去十餘年來,土地出讓金以及與房地產相關的稅收成為地方財政的重要支柱。今年隨著房地產價格下滑,許多地方已出現土地「滯銷」的情況,嚴重威脅到地方的財政能力和地方融資平台的還款能力。

三、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違約風險有制度基礎。首先,地方人民銀行、銀監局、商業銀行都是依靠地方資源生存的,和地方政府、企業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為了保 GDP增長,中共採取了用新泡沫掩蓋舊泡沫的政策,它成了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盛行的政策基礎。

中國的銀行體系盈利主要來源是信貸規模無限擴張中的利差收益。信貸規模一放鬆,國內銀行就使出渾身解數讓自己的信貸規模無限擴張。在銀根鬆動期間,不是企業如何申請向銀行借錢,而是銀行如何找到對像盡最大努力讓更多的貸款放出去,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則成為商業銀行放貸擴張的主要對象。這樣的制度條件,無疑是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迅速擴張的基礎。

誰為中國不良貸款買單?

《華爾街日報》文章分析,中共政府不會任由其所控制的銀行業銀行陷入風雨飄搖的境地,必將繼續維持高息差的存貸款利率;由於地方預算已然緊張,面臨更高償債成本的地方政府將不得不擠壓公共服務方面的開支。

何清漣分析,中共政府將可能有兩種情形應對地方融資平台造成的金融風險。第一種可能是地方政府及利益集團試圖遊說中央,要求放鬆宏觀調控、結束緊縮性經濟政策,讓房地產市場再度狂飆。一旦中央再度放鬆銀根,通貨膨脹將進一步加劇,並帶來難以預料的嚴重的社會後果。

第二種可能是「漂白」和轉嫁地方政府債務。據路透社消息,中國銀監會、財政部及發改委擬於6月至9月期間處理2~3萬億元可能違約的地方政府債務。做法是將部份債務轉入數間新設立的公司,並解除省級及市級政府機構出售債券的限制。將債務轉入新設立的公司,將銀行的帳面處理「乾淨」。這種做法屬於債務「漂白」,並未解決任何問題。

而允許地方政府發行債券,則是把地方政府的巨額債務轉嫁給購買地方政府債券的民眾。地方政府為了解決財政飢渴,很可能用高息利誘民眾來購買,這只會造成銀行存款搬家,導致銀行的銀根短缺,但並不能真正化解地方融資平台造成的巨大金融風險。

《華爾街日報》文章指出,可以肯定,長期以來承受重壓的中國家庭將以某種形式為大多數地方債務買單。實際負利率給中國家庭儲蓄造成的隱性稅負眼下還沒有告終的跡象。在受到政府和銀行雙重擠壓的情況下,就不用指望中國家庭會購物消費了。

責任編輯:肖笙

相關新聞
中國經濟冰火兩重 溫家寶承認面臨諸多困難
伍凡:世界和中國經濟可能二次探底
中國房地產價格下落
中國經濟可能放緩到8%以下 銀行二次壓力測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