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林:富可敵國的首席執行官

夏林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7月15日訊】一家獨立的非營利性的研究機構,Canadian Centre for Policy Alternatives,發表了一份報告,是2009年加拿大100個工資收入最高的公司首席執行官的研究報告。
  
看到首席執行官的工資收入,才知道什麼叫富可敵國。在2009年,普通人的年均收入是42,988加元,但這些首席執行官的收入,是從近3百萬到2千多萬,平均收入達到近7百萬加元,是普通人的155倍。別忘了,2009年是一個艱難的年度,全世界,包括加拿大,都在經濟蕭條中掙扎著。看來經濟蕭條是對升斗小民而言,對這些大公司的老總,沒有什麼影響。而且,這20年來,首席執行官們的收入與普通人的差距,不是越來越小,而是日益擴大。
  
這些首席執行官的工資收入倒不是純粹的基本工資,他們通常除工資外,還有年終獎金,股票分紅,優先認股權,基金等等。這樣不可置信的高額收入,是不是因為對公司建樹很大?很多情況下,並非如此。是什麼原因讓這一小撮人佔據了一大塊的財富。報告是這麼分析的:讓他們得到高額收入的原因是公司股票的市值,而不是他們有否將公司領導好。因為在股票市場上,人們買的是股票未來的「希望」而不是公司現在的業績如何,公司的大老闆也是這個「希望」的一部分。這可真是夠危險的,這會鼓勵首席執行官們急功近利,有可能犧牲公司的長遠利益。
  
另一個原因是市場競爭。如果整個業界的首席執行官工資都不高,你也可以不用花這麼多錢請一個,可是如果別的公司首席執行官的收入都很高,你就不敢降低工資標準,因為那樣可能請不來或留不住有份量的人才。還有,人們常常以為是股票持有人覺得首席執行官值這麼多錢,才同意給他這個收入的,這也是一個誤區。決定這個收入的是一小組大股東,而他們與首席執行官經常有共同的利害關係。即使一般的股民對首席執行官收入有怨言,他們也無力做任何事情來改變。種種原因,都造成了首席執行官收入奇高的現狀。
  
當然也不是說這些首席執行官就沒有東西約束他們。報告說,政府應該出籠一些比較有力的約束政策或者是對他們的收入進行高稅收。但制定政策比較困難也比較難實施,可能比較現實的是施行高稅收。現在的稅收政策有一個很大的漏洞,就是在首席執行官兌現優先認股權時,他們的獲利被當成是股票盈利收入來課稅而不是當成正常收入來課稅,這樣政府就少收了他們一半的稅。
  
看了這份報告真是大長見識,澄清了不少自己過去模糊不清的觀念,也知道了社會上有這麼一小組超高薪階層。俗話說,在其位謀其政,不管他們是否值得這份薪水,都希望他們能好好的營運請他們做首席執行官的公司,對得起這個高額薪水。

相關新聞
夏林: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夏林:六一 . 六四 . 法拉盛暴力
夏林:神童之《好了歌》
夏林:孤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