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科技專業校園 紐約「矽谷」夢想第一步

專訪「皇后區聯盟:矽谷2.0計劃」推手許居逵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7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杜國輝紐約報導)當紐約市教育局技術創新辦公室主任萬德文(Arthur VanderVeen)在第9屆微軟學生軟件設計比賽開幕式上表示,歡迎大家到紐約曼哈頓來,來看看紐約的「矽巷」(硅巷)(Silicone Alley)時, 他沒有提及彭博對紐約的雄心勃勃的展望:將紐約建成第二個「矽谷」(硅谷)。
  
儘管紐約科技委員會執行主任(Executive Director of New York Technology Council)莫里爾(Donn Morrill)也承認紐約市獲得的風險投資金額有史以來第一次超過波士頓。 還不算已在「矽巷」中的 Gilt Groupe、Etsy、Foursquare、Meetup 和Tumblr等一干高科技新公司及「谷歌」(Google)在曼哈頓的地產投資。但是莫里爾卻並不認為紐約能夠達到加州「矽谷」那樣的全國科技中心的水平:「憑良心講,我根本就不認為紐約能夠達到那種程度。」莫里爾說。他還點出主要的問題:高居不下的房產價格、與之競爭的產業、短缺的電腦軟件人才。
  
然而,根據PCMag在線雜誌,加州「矽谷」的房產價格比全國平均價格高很多,地皮價格也是全國其他地區價格的2至10倍。至於競爭產業,著名企業創意人、「Prehype」公司發起人Henrik Werdelin則認為紐約的多元化文化和多種類的人才實際會幫助她成為「矽谷」第二。至於莫里爾的第3個問題,彭博的科技校園計劃似乎是對症下藥。 
  
按照計劃,在實現「矽谷」夢想的第1 步:招引世界頂尖大學到紐約市辦科技專業校園時,紐約市政府2010年12月向各名校發出的邀請信得到熱烈回應,到2011年3月17日止已收到18所著名大學表達的興趣,其中包括就在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加州的斯坦福大學和康奈爾大學。
  
而彭博提供的4個可能的校址是總督島(Governor』s island)、羅斯福島( Roosevelt island)的金水醫院(the Goldwater Hospital Campus)原址、布碌崙海軍碼頭(the Brooklyn Navy Yard)的海軍醫院(the Navy Hospital Campus)原址及史坦頓島的農民殖民地(Farm Colony in Staten Island)。
  
但是,在法拉盛長大,史岱文森高中、哈佛經濟系畢業生、退伍軍人許居逵卻認為皇后區的威利點(Willets Point)更適合選作新校址。去年退役回家後,他得知彭博的新校園計劃後,決定留下來,「這是一輩子難遇的機會!我們要做的事,都應該能夠幫助紐約和皇后區去實現她的潛能。 」他說。為了向社區推介開發威利點的這個想法,他和朋友成立了非營利組織「皇后區聯盟:矽谷2.0計劃」(Coalition for Queens: Silicon Valley 2.0)。
  
威利點是指大都會棒球場邊的一塊62公頃的土地,面積比其他4個地址都要大些。目前上面是廢舊物品收購站和汽車修理廠,這是一塊爭議中的土地,儘管市府一直希望在那裡建一個大型的會議中心。「事實證明,學校比會議中心對當地經濟幫助更大!」 許居逵表示。而且該地塊交通比想像要便利的多,「如果乘7線特別快車,只用17分鐘就能到曼哈頓,乘長島輕軌(LLR)19分鐘到Pen Station,或沿長島高速路開車10分鐘就可以到達拉瓜地亞機場。」 許居逵說。
  
「我們(很多人)到其他地方去上學,也到其他城鎮去工作,有相當數量的技術人才從皇后區離開,去了矽谷。因為皇后區沒有工作!」許居逵說。
  
「今年夏天市府將徵求建議(RFP),我們希望能夠把威利點列為第五個選項。」 許居逵滿懷希望地說,「就算市府沒有列入,我們還可以去跟大學接觸。威利點旁邊的可樂娜公園面積是曼哈頓中央公園的1.5倍, 將來可以作為學生校園生活的開展地。」許居逵補充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