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辱庚子賠款成就比利時漢學院

人氣 12
標籤:

【大紀元7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曹宇帆布魯塞爾5日專電)庚子賠款是中華民族近代史最屈辱蒙羞的一頁,但比利時運用這筆賠款,在皇家美術與歷史博物館成立高等漢學院至今超過80年,使博大精深的漢學在歐洲發枝散葉。

1900年庚子拳亂,八國聯軍攻陷北京,隔年滿清政府同出兵的8國,以及因義和團打砸而蒙受財物損失的比利時等4國,共12國代表,簽訂辛丑條約,賠款4億5000萬兩。

「12個國家盤算給中國財政壓力,讓清政府沒有錢不能亂來,但壓力太大卻讓中國百姓喘不過氣」,曾在台灣師範大學師從書畫大師黃君璧與溥心畬,高等漢學院長史蒙年(Simonet)說,「庚子賠款對中國是不公平的事。」

經由漢學院職員的協助,翻出了當年比利時報刊介紹庚子拳亂的簡報,義和團扶清滅洋的血氣之舉,造成中華民族危在旦夕的浩劫。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參戰各國在巴黎舉行凡爾賽會議,民初的中國政府因參與戰勝的協約國陣營,有志之士趁此機會競相奔走,呼籲各國減輕中國賠款的負擔,法國首先表態,以部分庚子賠款於1919年成立高等漢學院。

10年後也就是1929年,比利時也跟進在皇家美術與歷史博物館成立高等漢學院。來自台灣、師大美術系畢業的彭玫玲,目前在漢學院執教繪畫,她說,院長不時告訴她,「你才是這裡的主人」。

史蒙年說,比利時高等漢學院目前最主要的功能是圖書館。記者目睹厚重如哈利波特魔法寶典的精裝書,這是繪製於路易14時期、西元1654年間,拉丁文版的中國地圖,還有介紹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傳入中國的史籍畫冊。

比利時皇家歷史美術博物館建於1835年,原與重要地標、1880年興建的建國50週年紀念門相連,史蒙年說,1946年的一場大火,博物館毀於一旦,重建後自成一格,不再與比利時建國50週年紀念門連接。

史蒙年也展示當年被大火吞噬,因搶救及時還倖存的藏書,書冊焦黑的痕跡,不難想像當時火勢猛烈。包括民國第1位外交總長陸徵祥,送給漢學院的繕本版古今圖書集成全集,也留下大火焚燒的印記。

已故的故宮博物院長蔣復璁,也曾致贈比利時高等漢學院由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文淵閣四庫全書共1500冊,史蒙年說,這是比利時唯一一套四庫全書的珍藏。

其他的現代藏書以中國藝術史和考古學為主,還有介紹中國陶瓷、青銅、玉雕、書畫、篆刻、建築和園林、紡織等的專著和畫冊共約8萬餘冊。

史蒙年說,由庚子賠款為基金成立的漢學院已走過80餘載,「經費雖然緊張」,但他們還是盡其所能,舉辦各項展覽及教學活動,增進比利時人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本文附影音)

相關新聞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美國在八國庚子索款談判中爲中國代言——庚子賠款中的美國之二
美國曾用庚子賠款在中國興辦教育
聽眾信箱:庚子賠款與中國教育
比利時漢學院長  台師大高材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