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信評恐再降 台對陸出超趨緩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8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朱稚清台灣台北報導)國際評級公司惠譽(Fitch Ratings)30日再度對中國銀行業未來數年面臨的巨大風險發出警告,信用膨脹造成債務違約攀升和高通貨膨脹率,人民幣債信評等遭調降的機率超過50%。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發布的兩岸貿易統計則指出,台灣對大陸出口成長趨緩,上半年對大陸順差降至237億美元,年減6.1%,是近4年來出現的第3次負成長。

惠譽可能下調人民幣本幣主權評級,因在信貸高峰後,債務違約情況日增,通貨膨脹也持續升高。惠譽目前將人民幣本幣主權評級列為AA-,比最高等級低了4級。

通膨和房產泡沫擴大

惠譽指出,消費者物價指數和壞帳同時飆升,使得中國大陸無法像3年前那樣再度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北京當局在面對另一次全球衰退時,將進退維谷。

惠譽亞太區主權評等負責人寇古宏(Andrew Colquhoun)警告,中國大陸地方政府及企業越來越常發生債務違約,北京可能將需對銀行業伸出援手。他預測,人民幣債信評等2年內再度遭降級的機率超過50%。

另方面,今年開始是中國大陸地方政府大量還款潮的第1年,中國大陸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近來提出更嚴密的監管措施因應。

惠譽中國金融機構評級主管朱夏蓮則表示,大陸的銀行系統是新興市場中最大、增長最快,但資本金水準最薄弱的系統,而大陸經濟增長卻更加依賴廉價、寬鬆的信貸,導致通膨和房產泡沫擴大。

惠譽在今年4月間,把人民幣本幣主權評級展望從「穩定」調降為「負向」。惠譽認為,從2008年底以來,人民幣本幣主權信評潛在不穩定的情況已經升高。

台灣對中國 第3次出超負成長

台灣歷年對大陸貿易順差長期呈現成長,但自金融海嘯以來,即民國97年、98年皆出現負成長,儘管去年大幅成長30%,但今年上半年又負成長6.1%。

國貿局官員表示,大陸今年前7個月的出口成長23%,遠低於去年同期的36%,因此昔日投資帶動貿易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國貿局也指出,第3季以後,歐洲債信危機、人民幣升值、大陸通膨及地方債務等4大不確定因素仍將影響台灣對大陸的出口。◇

相關新聞
人民幣信評恐再降 惠譽示警
澤連斯基指責中共阻擋他國參加和平峰會
澳洲副總理:中共的行為令澳存在安全憂慮
南海問題上交鋒 菲律賓總統懟中共少將戰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