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團體指工廈改建板間房嚴重

人氣 12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8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梁路思香港報道)香港多個基層團體關注工廈非法改建板間房問題,指大角咀至少有6、7座工廈內有單位被改建成板間房出租,更有單位分間成46間板間房。這些板間房租金高昂,居住環境卻相當惡劣,租客更隨時會被逼遷。團體批評政府無監管工廠大廈違反地契指定用途,將工廈改建板間房,要求增建公屋,解決基層住屋需要。

工業大廈改建成板間房問題日趨嚴重,當中大角咀是「重災區」之一,多個基層團體組成關注組,關注該區「工」屋租客的住屋權益。團體指,大角咀有大約50幢工廠大廈,當中至少有6、7座工廈有單位改建成板間房出租。 其中,必發道2個單位更分別被改建成46個板間房和11間套房出租。

工廈綜援租戶被勸諭遷走

這些板間房,每間平均呎數只有30、40呎左右,地方狹窄之餘,消防設備亦簡陋,租客要共用廁所及廚房,衛生環境惡劣,而且隨時面對逼遷。有板間房租戶透露,曾接到業主指示,把家具搬上天台,又在房門貼上「工作室」標示,以逃避政府巡查;亦有租客表示工廈衛生情況惡劣,更經常擔心發生火警,無法住得安心。

租住大角咀工廠大廈一個約40呎板間房的潘先生,每月要付約1,500元租金。他近日接獲社會福利署通知,指他居住的板間房屬非法,要求他搬離。潘先生原本就依賴綜援租金津貼租房,他指市場上私樓租金貴,根本難以負擔,可能性只會「由一間劏房搬到另一間劏房。」

議員促增建公屋安置基層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委員梁耀忠,不滿當局以安全為由清拆工廈非法改建單位,卻未解決租客的居住安排問題,「沒有人會反對清拆,但問題在於你清拆的背後,如何安置居民,才是最大問題。但可惜無論房屋局以至發展局,對這些問題沒有好的交代,令居民人心惶惶,不知怎樣解決居住問題。」

他批評當局違背承諾,興建的公屋數量根本不能滿足市民住屋需要,才令基層別無選擇,要被逼租住昂貴、狹小又不安全的板間房。他指,政府每年僅興建1.2萬到1.5萬個公屋單位,但現在輪候公屋的人數就達15萬。而政府訂立3年上樓的目標計劃,亦剔除了非長者單身人士,令他們長時間輪候仍未獲編配。

關注組指出,工廈改建板間房,不但違反地契指定用途,亦有火警隱患,批評政府缺乏監管。他們要求當局盡快增建公屋,安置板間房住客,及提高綜援租金津貼。

社署就回應指,曾發信勸諭居於有關單位的綜援受助人遷出。發言人解釋,工業大廈不適宜作住宅,為了綜援受助人的安全,因此勸籲他們盡快搬遷。社署會為受助人提供經濟援助,應付搬屋開支。發言人又指,當局正留意私人房屋租金變動,若上升的趨勢持續,便會按既定機制調整租金津貼的最高金額。

地政總署則回應指,收到投訴後一般都會巡查,如發現違反地契條件,會要求業主修改。至於有否巡查必發道工廈的情況,則暫時未有具體資料。

相關新聞
香港籠屋板間房居民熱不堪言
港網媒主編失競逐記協主席資格 曾受訪官媒背景博客
香港水務署透露正檢討加水費
研「綠在區區」營運延長3小時 港推積分換超市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