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信用70年首降級 全球經濟受挫

人氣 2

【大紀元2011年08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韓山綜合報導)標普8月5日晚間調降美國主權信用評級AAA至AA+ 評級展望負面,這是70多年來美國首次信用評級從頂級調降,對美國乃至世界經濟和金融市場多方面影響,加上歐洲債務危機持續擴大,專家以為,若美國經濟繼續疲弱,以出口導向為主的中國經濟,勢必受到嚴重影響,再加上中國通脹的壓力和經濟下滑的雙重陰影,將加重中國的連鎖反應。

曾準確預測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而有「末日博士」之稱的魯比尼全球經濟公司(Roubini Global Economics LLC)共同創辦人和董事長魯比尼(Nouriel Roubini)投書媒體表示,經濟面臨嚴重衰退恐難免。

他表示,這次美債危機的暫時緩解是通過提升債務上限使得美國政府可以繼續借債度日,而附帶的削減財政赤字措施,將長期影響國內消費,進而波及到全球的需求水準。

據摩根大通估計,美國評級由AAA降至AA級後,政府每年須多支付1,000億美元利息。而且,不僅國際債權人利益因此受損,以美國國債為抵押品的金融資產也都將面臨縮水;美元將貶值,進而導致亞洲新興國家在金融方面受到損失。

目前,美、歐的經濟數據都令人擔憂。美國2日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消費額出現近兩年來的首次下滑;而西班牙和意大利又遇到新的壓力,因為歐元區的救助資金可能不足以使他們擺脫債務危機。做為全球最大出口國的中國,首兩大出口地歐盟和美國經濟情況不佳,將直接影響中國的出口企業。

歐洲債信危機一波接一波

歐洲債務危機從外圍國家擴散至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更大的經濟體,影響到歐洲銀行體系。

上週,西班牙和義大利國債與德國國債的息差2日升至歐元時代的新高,分別為404和384個基點,無論是收益率(創14新高)還是息差(6 .45%; 6.25%),都已接近迫使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申請救助的7%水準。另一方面,歐元區另一外圍國家塞普勒斯評級遭降,或將申請國際援助,均顯示歐債危機警報遠未解除。

歐債危機有失控跡象,七大工業國(G7)及歐洲央行財金官員為了化解危機,7日晚間在亞洲股市開市前,召開緊急電話會議。會後發布聯合聲明,準備今後數週密切溝通、合作,採取聯合行動來穩定金融市場和確保流動性。

據悉,歐央行已答允購入意大利及西班牙國債;英國首相卡梅倫及法國總統薩爾科齊,6日也通電話商討歐元債務危機。

意大利和西班牙兩國分別為歐元區第3及第4大的經濟體,每年發債高達6,000億歐元(8,569億美元)。考慮到歐債危機出現向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國家蔓延跡象,歐洲央行週四時隔4個月再度進入二級市場收購歐元區國家的國債以穩定市場信心。

中國受內外夾擊

由於單純提升債務上限絲毫無助於解決美國的債務問題,因為只有經濟的基本面才是決定市場中長期走勢的關鍵因素。

若美歐經濟放緩,將再度打擊中國出口業。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在最新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說,參考歷史數據,美歐經濟增速每下調1%,將降低中國出口增長率7%,中國GDP增速也因此下調1%。因此,在實體經濟中,與出口相關的行業將遭遇最嚴重的衝擊。

從長期來看,美債危機對中國而言是一個潛在的威脅。首先,美國國債問題不但影響中國外匯儲備的直接損失,也因美元貶值造成外匯儲備的間接損失,而美債導致的全球流動性氾濫,國際熱錢異動,不但推高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也衝擊國際金融市場,中國更將面臨持續性的輸入型通脹壓力。

據中共公開資料,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有大約三分之二是美元,共1.2兆美元,是儲備美元國家中最多的國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曾表示,中國或將涉及3000億美元左右的外匯資產浮虧。據中共最新官方數據,中國6月份貿易順差為223億美元。

隨著多家機構預測中國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仍將處於高位(甚至超過6月份的6.4%),市場對8月可能繼續加息的預期正增強。中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表示,如果三季度3個月的CPI同比漲幅都在5%以上,應該有一到兩次加息。中共國家統計局將於8月9日公布7月份CPI和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數據。而統計局1日公布的7月PMI(採購經理人指數)為50.7%,比上月回落0.2%,連續4個月回落,為2009年3月以來的最低點。

中共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指出,中共過去主要依靠投資來拉動經濟高速增長,可以說是人造優勢,經濟增長的基礎很虛、很空(如高鐵),尤其是和老百姓的福利離得很遠(中國上半年沒有一個地區的城鄉居民收入能跑過經濟增速)。

標普調降美債

史上頭一遭,標普8月5日晚間調降美國主權信用評級AAA至AA+ 評級展望負面,在美國兩黨協商美債危機暫時緩解之際,顯示標準普爾公司認為兩黨協商的聯邦財政赤字方案效力不夠。而展望負面意味著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仍可能在未來12至18個月內被進一步下調。

美國財政部發言人對此提出質疑指,標普的誤差高達兩萬億美元,標普的降級決定「很草率」。

標準普爾公司全球主權信用評級主管戴維•比爾斯6日回應說,標普作出降級決定的主要原因是美國政治決策過程的不確定性增加。另外,雖然美國國會兩黨在提高債務上限並削減財政赤字方面達成協定,但如何實施雙方仍有分歧,很有可能讓法案變成一紙空文。而且,法案決定在未來10年內削減2.1萬億到2.4萬億美元財政赤字的規模也與標普之前期待的4萬億美元相差很遠;且標普評估的時間期為未來3—5年。

標普自1941年開始評級後一直對美國主權信用保持AAA評級。美國國債在投資界被認為是最安全的資產,國債收益率也被視為無風險利率,很多金融產品都以美國國債收益率作為定價標準。

標普對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為AA-。 @

相關新聞
美債若違約  全球金融動盪加劇
美債問題未解 亞油價漲跌互見
「美元陷阱」?中國無法拋售美國國債
美債評級下調風險   專家說法不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