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欣然:為國為民的「以臣放君」

鄭欣然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9月20日訊】伊尹,名摯,在歷史上幫助商湯攻滅夏桀,建立商朝,是商朝的開國功臣之一。伊尹全力輔佐商湯,督促群臣竭盡臣子之道,使商朝吏治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商湯去世後,伊尹繼續輔佐商朝的第二代、第三代君主,他常用「明德則天下存,失德則天下亡」的歷史教育商王,提醒他們改正錯誤,幫他們管理國家。

商湯的孫子太甲繼承王位後,不修德政,暴虐任性,胡作非為,破壞了商朝的法制德行,大臣們對此憂心忡忡又束手無策,伊尹經常規勸太甲,但太甲依舊我行我素,伊尹見太甲這樣執迷不悟,並且越來越放縱,擔心太甲會成為第二個夏桀。於是,伊尹作出了一件空前絕後的事,他放逐了自己的國君,把太甲放逐到商湯的墳墓所在地—桐宮,讓他痛思己過。伊尹讓太甲閱讀歷代賢王的遺訓和勤政的事跡,太甲逐漸認識到自己過去所作所為的荒唐,深刻自責,決心悔過自新,開始關心老弱孤寡,做了很多善事,把桐宮管理的井井有條。三年後,伊尹帶群臣以臣子身份接太甲回都城,鄭重其事的把國政交還給太甲。

在這三年裡,伊尹替太甲代理朝政,沒有奪權之意,歷史記載商朝這段時間社會安定,農業、畜牧業都迅速發展。

太甲親歷朝政後,以德服人,四方諸侯歸順,從此國泰民安。

伊尹放逐國君這一歷史史實,其蘊含的可貴的歷史精神震撼後世,伊尹是後世儒家推崇的人物,被尊稱為「元聖」。

一國之君,何以坐天下?是以行天道,施仁政為天子之所為。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天下為公」、「大仁」、「大義」,伊尹之所以被奉為聖人是其深明君王之道,盡賢德為民之職,方使天下萬民安居樂業。

身為一國之君,君不成君,胡作非為,即是「無道昏君」,「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歷史上的暴君必亡的下場是後世的前車之鑒。那麼胸懷社稷黎民的伊尹,站在君道、賢臣的歷史高度,為後世演繹了精彩的「君王不德,不得其位」的放逐國君的大手筆。

伊尹作為輔佐幾代商王的功勳元老,盡忠盡義的教化王室德行,遵行天子之道,為國盡責、為民盡職地擔當起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推舉出一個合格的「以德服人」的君王,成為歷史第一人,身體力行、奉天承運以示天道、君道、臣道、執政為民之道。

今天的中國,執政的中共,因中共之黨性使然,「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歷屆黨魁專行暴政,置民眾於水火與不顧,集歷代暴君的惡行於一身。其實,共產主義在中國早已不再成為人們的信仰,中共內部也不乏政改憂民、身居顯位的權官,但關鍵時刻其人性都被中共的所謂黨性所取代,又都沒有古代宰相伊尹的以德為本、以民為重、為國為民、放逐國君的政治魄力,實在是現代人的汗顏。

當然,中共的獨裁暴政已是背天道而行,天怒人怨,且看歷史關頭的歷史演義吧。

民間熱議,曾經胡錦濤沒上台前,人們都期待他有所作為,如今他坐到了黨魁,民依舊大失所望;曾經朱鎔基總理深得民心,但最終也是大江東去;而今,溫家寶總理也頗得民意,可卻似乎……

正是:

放逐國君空千古,
秉持道義載社稷。
時勢英雄今可有?
當逐中共順天意。

相關新聞
【風雲人物】聖之任者──伊尹
【傳統文化】伊尹訓誡太甲
古代名醫:元聖伊尹
廚師之祖:伊尹
廚師之祖:伊尹 人氣 3795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