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比油貴 重慶綦江30萬人飲水告急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9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報導)重慶市綦(qí)江縣的乾旱持續數月,至今全縣30.5萬人飲水告急,民眾數月來靠送水解燃眉之急。乾旱使當地莊稼乾枯,土地開裂可伸進拳頭,糧食近絕收。旱情非常嚴重的綦江縣三江街道籲在外打工者把家屬接走,離開缺水之地。

土地開裂莊稼乾枯 糧食近絕收

《重慶晨報》28日報導,日前在重慶綦江永新鎮鳳凰山上,64歲的永新鎮羅家村村民周友倫,再次拎著兩個大桶步行3公里山路去尋水。稻田裡他可以將手伸進久旱撕裂的土地。擔負永新鎮3個村、5,000多人供水任務的鳳凰山水庫告急。

綦江縣永新鎮山區羅家場一所民辦幼兒園的教師李女士告訴大紀元記者,農村的土地乾裂得拳頭可以伸進去。莊稼全乾枯,水稻和玉米幾乎沒收成。農民基本不賣糧食。幼兒園想給孩子買玉米都買不到。

綦江縣石角鎮白雲村抬頭山瀛山初級中學的教師楊先生受訪時說:「綦江縣已經數月不下雨,夏天又是高溫。旱情嚴重的鄉鎮土地開裂口子很大,莊稼絕收。夏天收割時收的都是碎米。農民主要種水稻和玉米,長不出來,沒辦法收割,農民自己都不夠吃。乾旱持續時間太長了。」

找水 送水 水比油貴

永新鎮羅家場幼兒園李女士說:「村民要走2、3個小時的路去找水。社區是靠鄰村的一個小水庫的水維持吃水,管子引過來在低處,我們去挑水。每天管子只放半小時的水。老百姓用河裡的水洗臉、洗衣服。老人說沒遇到這麼乾旱的年份。再不下雨,過20天我們就沒水了。」


(網路圖片)

石角鎮瀛山初級中學楊老師表示,在鄉下的村民是自己找水,沒有修公路,送水車過不去。學校裡可以保證基本用水,但水質很差。災情嚴重的村鎮幾個月前就靠送水,送水車來了人們用水桶接水,水對老百姓非常寶貴。

綦江縣三江街道的旱情更為嚴重。該街道居民宋女士告訴大紀元記者,三江街道有18個村。從3月份開始,社區民眾每天都是靠政府的送水車送來的水維持基本的吃水需要。人人節約用水,一水多用,不捨得浪費一滴水。

《重慶晨報》報導,25歲的司機劉建是送水人。他每天駕駛送水車按著喇叭進村。最近幾個月以來,劉建每天往返於永新鎮所有缺水的村子送水,是村民最盼望的人。他說,幾個大型水庫告急,整個永新鎮32個村中20多個村都缺水,送一桶水會給好幾家人解燃眉之急。

報導稱,永新鎮羅家村地處鳳凰山海拔740米處,人畜飲水告急。村民周友倫說:「太旱了,水比油還寶貴。」從來沒覺得做一頓飯像現在這樣難,因為得想方設法地少用水,午飯就是南瓜飯加一碟鹹菜。因為缺水,村民的飯桌上很難見湯菜。

在外打工者需接走老人孩子

綦江縣三江街道宋女士還告訴記者:「家家戶戶只夠最基本的吃水,農村的生活用水都成問題。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家裏的老人和小孩也管不了農田,沒有收成了。」

三江街道農業服務中心的一名人士對大紀元記者表示,當地一年都沒下過中雨,莊稼幾乎絕收,夏季和秋季糧食均沒有收成。當前,三江街道已有18,700人、60,000頭牲畜、20個養殖場因旱出現飲水困難。

「三江街道黨工委」發出千封公開信:呼籲在外打工者把家眷接走。公開信稱:「希望在外同鄉回家一趟瞭解災情現狀,把年邁的父母和未入學的子女接到你們工作的地方,讓他們免受缺水的煎熬……」

據報導,綦江遭遇了自1957年有氣象資料記載以來最嚴重的旱災,旱情至今未緩解,大範圍缺水仍在持續。截至9月20日,全縣30.5萬人飲水告急。

(責任編輯:徐亦揚)

相關新聞
【新紀元】三峽大壩貽禍 誰是歷史罪人?
長江徑流減少源頭變乾  原因成謎
鄭義:三峽是不折不扣的水害、騙民工程
重慶「發燒」 市民生活不便 作物減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