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建國百年史 播「民族魂」種子

人氣 5

【大紀元2011年09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楊婕美國聖地亞哥報導)「中國不僅是一個地理名稱,她是我們的國家,我們願為她捐軀。」在近日舉辦的「中華民國百年歷史說明會」上,董克康博士這樣開始他的演講。

董克康將聽眾帶到「中國人用血肉抵抗日軍」、保衛家園的抗戰時期。他說,「有些人說中國沒有全力抗日,實屬不道德之詞。」他舉例,僅1937年的淞滬大戰,幾乎用盡中國的所有兵力, 40萬餘官兵苦持90天,悲慘壯烈。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歷史學家辛灝年稱之為「偉大的衛國戰爭」。活動組織者孟憲嘉說,希望通過這樣的講座,播種一顆「民族魂」的種子,不忘當年為捍衛中華民族、與日本侵略者以死相拼的先烈,併為生為中國人感到自豪。

9月24日的「中華民國百年歷史說明會」,是當地僑社慶祝中華民國百年建國系列紀念活動之一。四位演講嘉賓,從「緬懷先烈,創建民國」,「北伐成功,統一中國」,「軍民一心,抗戰禦敵」,「建設台灣,民主自由」等方面依次回顧了中華民國一百年來走過的歷程。

與以往諸多活動不同的是,這次演講會以英文進行。孟憲嘉說,主要是為了能讓更多不會說中文的主流人士和華裔後代,瞭解中華民國歷史。

演講開始前,年輕人和長輩,華人和西人,一起向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遺像三鞠躬。

曾任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主任的盧雪鄉,以「從美國外交文件看民國誕生」為題,通過展示大量博物館史料,帶領聽眾回到一百年多前,感受孫中山在建國前四次赴大洋彼岸,向美國政府和人民遊說其立國理念並爭取支持的歷程。1913年,威爾遜任美國總統後,不顧歐州國家的反對,第一個公開表示承認並願意支持剛成立兩年的中華民國,隨後半年,歐州各大國也開始相繼承認中華民國。

政治經濟教授戴鴻超回顧了蔣介石在百年歷史中的角色。戴鴻超認為,蔣介石的軍事才能和謀略,在他領導的北伐和抗戰中體現出來。他說,在北伐開始的前10年,蔣介石就提出北伐計劃,列舉當時中國各派軍閥的兵力和部署,及如何應對之策,非常詳盡。10年後的北伐按照計劃進行,取得勝利。抗戰時,面對當時日軍「三月亡華」的野心和軍事優勢,蔣介石採用「以空間換時間」的策略,為建立大西南後方長期抗戰做了準備。


盧雪鄉在聖地亞哥僑界舉辦的民國百年曆史說明會上演講。(攝影:楊婕/大紀元)

戴鴻超在聖地亞哥僑界舉辦的民國百年曆史說明會上演講。(攝影:楊婕/大紀元)


孟憲嘉在聖地亞哥僑界舉辦的民國百年曆史說明會上演講。(攝影:楊婕/大紀元)

董克康在聖地亞哥僑界舉辦的民國百年曆史說明會上演講。(攝影:楊婕/大紀元)

董克康還提到在抗戰期間國民政府保護文化、教育、重工業,保存國家血脈的戰略。抗戰全面爆發後,國民政府將大部份教師轉移到大西南後方,在那裏辦學,繼續培養人才。他說,大陸著名的「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在臨終前,感謝國民政府的這一舉措,他領導的很多科技人員都是在那時接受的教育。

關於誰是抗日中流砥柱,董克康用數字說明,抗戰中陣亡的高級將領,國民黨遠多於300人,而共產黨只有2人;犧牲的士兵中,國軍300多萬,共產黨15萬。

反省隨後的國共內戰,董克康說,抗戰帶給中國的不僅是3千萬亡魂,戰後國家滿目蒼夷,債台高築。如果有個5-10年,也許可以重建,可是共產黨迫不及待地發動了內戰。

民國百年史,前50年是戰爭國難。孟憲嘉講述了後50年在台灣重建經濟、走向民主的歷史。他說,後50年裡,台灣從抗戰勝利初的人少錢少,外匯存底為零,成為如今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發達,政治民主的國家,其成功有目共睹。

相關新聞
辛灝年:從英法俄德護國護法的歷史,看大中華民國護國護法的歷程和前途(6)
照片說故事  道盡建國百年史
「中華民國歷史圖片展」華埠開幕
百幅圖片見證中華民國百年歷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