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回流 新興亞洲終結連七賣

南韓登亞股吸金王寶座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9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朱稚清台灣台北報導〉截至9月2日為止一週,外資資金於南韓、台灣、泰國、菲律賓與印度股市均呈現淨買超,為相隔二個月之久,外資首度明顯轉為淨買超亞股,尤其南韓股市單週吸金12.38億美元,也是二個月以來外資最大淨買超。

MSCI新興亞洲指數上周大幅反彈4.71%,外資在新興亞洲由賣轉買,終結連七賣,共買超19.76億美元,其中,台灣、韓國與印度等三個國家最受青睞,買超幅度達18.97億美元。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上週外資在集中市場買超130.98億元,買超鴻海4.38萬張最多。

不過,受到官方政策不確定性與經濟趨緩的擔憂影響,外資於八月份大幅賣超亞股,並以台股幅度最鉅,總計今年以來外資已回吐去年淨買超台股金額的八成。

美國八月份就業市場成長停滯,為去年九月以來最差表現,歷經不到一週的反彈之後,全球金融市場再次陷入震盪走勢。

富蘭克林華美新興市場股票組合基金經理人張森貴表示,八月非農就業人口意外零成長,主要受到威瑞森電信罷工與政府部門減少雇員影響,雖然並不認為未來幾個月就業報告將如同八月那樣疲弱,但市場欠缺信心下可能持續影響未來經濟活動,後續奧巴馬於國會聯合會議談話,以及聯準會9月20至21日利率會議內容,將成市場動見觀瞻的指標。

南韓股市單週吸金12.38億美元 榮登亞股吸金王寶座

南韓股市上週吸引外資買超12.38億美元,為二個月來最大外資淨買超,張森貴表示,南韓八月份出口成長27.1%,優於市場預期,雖然出口至美歐地區動能較為疲弱,但出口至整體新興國家卻持續成長17.1%,其中出口至中國成長18.5%、出口至其餘金磚三國成長37.2%(八月份前20日資料),顯示新興國家需求狀況仍佳。

根據摩根士丹利統計,看準新興市場的消費動力,南韓自2000年以來對其出口比重從40%提升至2010年的60.7%,為新興亞洲之首。今年更提高到至七成,仰賴成熟市場的程度則降至22%。

匯豐韓國基金經理人姜美汀指出,以出口為主的南韓雖然受全球景氣影響較大,但南韓出口對新興市場出口比逐年增高,又擁有價格優勢與品牌價值等優勢,受疲弱的成熟市場影響逐年降低。

富蘭克林華美中華基金暨中國消費基金經理人游金智表示,即便美歐國家需求有明顯放緩跡象,或不幸再次陷入二次衰退,亞洲國家財政體質健全,如香港、新加坡、南韓、印尼、泰國等,仍有進一步推出財政政策刺激經濟成長的實力。

美國股票型與美國債券型基金連兩週資金淨流入

就基金資金流向而言,投資人對於聯準會經濟刺激方案仍有所期待,加上恐慌心理降溫,逢低買盤進場,資金連兩週回流美股,根據研究機構Lipper FMI統計8月25至31日基金資金流向報告指出,美國股票型基金過去一週淨流入63.32億美元,美國債券型基金也吸引17.61億美元資金,皆為連兩週淨流入。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愛德華.波克認為,儘管美國第二季以來景氣動能放緩,但股價已預先反應衰退的悲觀預期,加上企業現金充沛,庫藏股與購併消息可望提供美股上漲動能,股利率高、自由現金流量充沛且營運遍及全球的國際性企業受到看好。另外,目前公債殖利率低,就價值面而言,近期因風險趨避心理致使利差擴大的公司債市,具投資吸引力。

上週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淨流出金額已大幅收斂

就新興市場而言,根據研究機構EPFR統計,8月25日31日基金資金流向報告指出,過去一週整體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小幅淨流出6億美元,雖然呈現連續五週淨流出,但相較於前兩週淨流出逾20億美元,淨流出金額已大幅收斂,顯示市場風險趨避心理有所趨緩。

至於債市方面,投資人仍青睞財政體質較佳的新興債市,整體新興市場債券型基金淨流入金額為8700萬美元。其中,原幣計價新興國家債券型基金淨流入5000萬美元,連續23週資金淨流入。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表示,全球經濟成長動能趨緩,紓解新興國家通膨壓力,尤其東歐及拉美國家近月公佈的通膨多有趨緩現象,搭配許多新興國家債信位於升等軌道的良好基本面,預期資金仍會持續流入新興債市。

匯豐亞洲不含日本基金經理人白培森表示,目前因全球經濟復甦力道趨緩,使亞洲企業盈餘水準開始出現下滑,但仍處於成長階段,此外,包括中國等主要亞洲國家內需動能仍強,對於通膨壓力較小的亞洲市場,仍有機會續受資金青睞。

印度股市部分,匯豐印度基金經理人聖傑夫‧道格(Sanjiv Duggal)表示,過去9個月,股市出現較大幅度的修正,股價來到5至6 年來的相對低水位,以目前的企業獲利來看,成長率約介於13%至15%,未來將逐漸反應在股價上,但要留意通膨數字的變化。

相關新聞
外資連五月買超新興亞洲 最愛南韓
經濟學人警告╱新興亞洲經濟強彈 亞幣卻嚴重遭低估
近24億美元流入新興亞洲 印度最受青睞 
春燕 新興亞洲及商品國家貨幣普遍走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