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克時期內閣文件公開 揭更多政策內幕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1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謝如慧澳洲編譯報導)新年第一天,澳洲國家檔案館公開了聯邦內閣1982-1983年期間的一批文件。許多政策背後鮮為人知的事實因此浮出水面,向人們揭示了澳洲當年在從聯盟黨向工黨的政局交替中,如何走出經濟低谷的情景,以及兩黨不同的政策取向在其中發揮的作用。

據澳洲廣播公司報導,1982年澳洲經濟正面臨嚴重危機:失業率和財政赤字持續上升,旱情不斷加重。時任總理弗雷澤(Malcolm Fraser)所領導的聯盟黨內部矛盾重重,醜聞不斷,民意支持率日益不及海頓(Bill Hayden)領導的工黨。工黨方面,當時任勞資關係影子部長的前排議員霍克(Bob Hawke)出任領袖的呼聲極高,人們普遍認為如果霍克代替海頓領導工黨,工黨贏得聯邦大選的機會將大大提高。事實是,海頓在大選前一刻順應民心,做出辭職決定,成全了工黨在1983年3月大選中的勝利,也使霍克因此成為澳洲至今就任時間最長的工黨總理。

新公佈的文件顯示,當時弗雷澤政府和霍克政府應對危機的策略基本一致,希望抑制工資增長降低勞動力成本,開設多種服務與銷售稅種增加財政收入。但曾任全國工會理事會主席(ACTU)的霍克憑藉其與工會和企業的良好關係,成功地控制了勞動力成本,而弗雷澤政府在這方面的政績就遜色很多。

霍克面臨另一大考驗是扭轉財政赤字,他在大選時承諾要擬訂一個價格與收入調和協議,主張回歸集中式工資管理制度和降低工會的工資要求,並召開全國經濟高峰會商討對策。當時的內閣財長基廷(Paul Keating)曾警告說,如果不大刀闊斧地改革前任政府的政策,經濟危機將進一步加深。不過霍克成功地與工會、企業和社區團體達成協議,抑制了工資增長勢頭,並且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落實了70年代惠特蘭政府(Gough Whitlam)提出的國民醫療保健(Medicare)制度,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更好的支持。霍克本人表示這是他上任第一年最引以為豪的成就,這在很大意義上「為政府在日後的成功執政奠定了基礎。」

中止塔省富蘭克林大壩火力發電廠項目是霍克上任當年取得的另一個重大政績。之前的弗雷澤政府雖然對此作了冗長的討論,但最終以不干預省政府事務為由表示支持,甚至同意提供5億澳元資助。但霍克果斷地叫停了這一項目,並贏得聯邦高等法院的支持,兩級政府的分歧最終以內閣同意給予塔省一攬子補償得到圓滿解決。霍克回憶當年的決定時表示:「沒有理由認為必須在環境和經濟增長之間進行取捨,明智的政府能夠提供合理的政策,在保護環境的同時,創造實現經濟最優增長的條件。」他還說,儘管當時知道這樣做使工黨失去在塔省的議席,但他相信一定能贏回信任,後來證明他們做到了。

內部文件也披露了若干當時未能通過的議案,其中包括禁止對外出口鈾礦,合併特別節目廣播公司(SBS)和澳洲廣播公司(ABC)以節省財政開支等。文件顯示,霍克政府擔心全面禁止出口鈾礦會使澳洲經濟和國際信譽付出昂貴代價,但呼籲禁止開採新鈾礦,內閣就此討論了不同的方案。

國家檔案館的斯多克斯(Jim Stokes)博士評述當年曆史時認為,工黨的勝利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海頓讓賢給霍克,解決了領袖危機,而霍克政府能引領澳洲走出經濟低谷,一方面是吸取了惠特蘭政府財政管理混亂的教訓,另一方面得益於全球經濟形勢和國內旱情已出現轉機,為政府兌現財政支出承諾提供了更多空間。

相關新聞
澳洲前總理霍克支持肯尼莉進軍聯邦
霍克:碳稅改革最終會得到公眾支持
澳洲前總理霍克肺炎康復出院
南澳擬斥資七億為三歲童提供學前教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