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圖洛橋迎75歲生日 或將退休

標籤:

【大紀元2012年11月16日訊】 (大紀元陳怡然溫哥華綜合報導)橫跨菲沙河連接二埠和素里的帕圖洛橋(Pattullo Bridge),在11月15日迎來它的75週歲生日。這個當年被譽為「時代先鋒」的大橋,在建造時不僅符合時代的需求,也考慮到未來長期的交通容量。但如今大橋在路面安全、架構和抗震能力上的問題不斷湧現,當局正考慮是否讓這個年老力衰的大橋退休。

帕圖洛橋來歷

帕圖洛橋建於1937年,大橋主體長746米,南端引道長1,221米,主橋跨度137米。大橋為四線行車,南北各兩線,每條行車線寬3米,南行線旁設有1.8米寬的行人和自行車道。
  
來往二埠和素裡的「K de K」渡輪於1884年投入服務,當時是連接兩地的唯一交通樞紐。隨著渡河需求的日益增長,「K de K」渡輪在隨後的十年內被承載量較大的素裡號渡輪取代。而聯邦政府更於1902年斥資興建二埠大橋(New Westminster Bridge)。該座橋於1904年落成啟用,分為上下兩層,下層供鐵路使用,上層供馬車和汽車使用。
  
隨著現代汽車交通的繁榮,卑詩省府於30年代決定在二埠大橋旁興建一座新橋,即現在的帕圖洛橋。帕圖洛橋的建設在當年是一個相當熱門的話題,從選址到車道設計,都經過相當深入的討論。大橋於1935年9月動工,於1937年11月15日正式啟用,按當年貨幣價值計算,造價為4百萬加元,以時任卑詩省省長湯瑪士‧德芙靈‧帕圖洛(Thomas Dufferin Pattullo)的名字命名。

75年風雨歷程

帕圖洛橋開通後,二埠大橋的上層通道被拆除,該橋遂成為鐵路專用橋。帕圖洛橋啟用初期曾收過過橋費,1952年官方取消收費,成為了一條免費使用的大橋。大橋不僅為菲沙河谷農場同超市建立通道,也成為通向溫哥華市中心主幹道McBride大道、10街和Kingsway街的主要樞紐。讓菲沙河南岸的民眾可以便捷的往返於溫哥華、本拿比和二埠。
  
帕圖洛橋早期隸屬卑詩1號公路和99號公路,後於1970年代初轉到新建成的高速公路路段,並隨之歸為1A和99A公路。卑詩省府於1999年將帕圖洛橋轉交運輸聯線管轄,並取消其省道資格。
  
2009年1月18日清晨,帕圖洛橋南端橋面下的木製支架起火蔓延至橋面,事件中無人受傷。運輸聯線原本預料大橋需封閉一個月來進行復修,但由於當局能夠利用架空列車和加拿大線工程的剩餘物資,因此大橋於1月26日重新開放。

路面安全和抗震能力受質疑

隨著交通容量的迅猛增長,其他橫跨菲沙河的要道也逐漸落成,包括曼港橋(Port Mann Bridge)、新曼港橋(new Port Mann Bridge)、女皇鎮橋(Queensborough Bridge)、阿力克斯‧菲沙橋(Alex Fraser Bridge)、乃街橋(Knight Street Bridge)、渥街橋(Oak Street Bridge)、阿瑟萊恩大橋(Arthur Laing bridges)和馬西隧道(Massey Tunnel)。
  
同時,隨著機車的越來越大和越來越多,橋面就顯得越來越窄。如今,帕圖洛橋其狹窄的行車道,已成為司機們的噩夢。1990年至2008年間共有21人在大橋或其引道上遭遇致命車禍而喪生。運輸聯線數據顯示,由於車道過窄,每年大橋上平均發生138起車禍,大橋的安全因此備受質疑。
  
運輸聯線近年已實行數項措施,包括將大橋的行車速度上限從每小時60公里降低至50公里、在來回方向的分隔線上放置一系列反光膠柱、從2005年7月起每晚10時至翌晨5時封閉大橋的兩條中央行車線以減低車輛迎頭相撞的風險。
  
運輸聯線在2007年的一個報告中已明確指出,即使來臨一個小地震,帕圖洛橋也有坍塌的可能。如果可以改造,在未來十年預計將耗資1.5億。而這個有著75年歷史的大橋,由於在架構、抗震能力、路面安全和河床沖刷等方面已暴露出一些問題,說明大橋的壽命已接近尾聲。運聯每年需花費300萬,用於維修和監控大橋的運作狀況。

當局考慮大橋退休事宜

運聯執行副總裁帕滕(Robert Paddon)表示,如果可以改造,大橋必須在未來30年具有抵禦地震的能力。而且還必須將路面擴寬到六條車道,南北行各三條,因為現存車道過窄,達不到如今的使用標準。如果不能改造,運聯就必須做出其他選擇,包括達成一個新的協議、尋找新的資金來源,來修建一個新橋,或者將現在的大橋關閉。
  [
新西敏市長賴特(Wayne Wright)和素裡市長沃茨(Dianne Watts)均表示,對大橋改造和重建的關注和支持。◇

責任編輯:易君

相關新聞
維修舖路 帕圖洛橋今明兩天關閉
工程人員粗心大意 曼港橋帕圖洛橋大塞車
溫哥華港人律師鼓勵盡公民義務回饋社會
最低時薪若20元 卑詩小業主:將大幅漲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