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生命神所賜 心靈有方向

專訪心理諮商師李飛君

人氣: 5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11月24日訊】《家庭生活中心》的簡歷

1978年,兩個修女瑪麗. 瞻切兒和傑拉爾丁. 托比來到紐約布魯克林社區,她們看到很多的低收入人士和新移民家庭在美國生活有很多實際困難,於是她們發願要幫助這些人。1978年11月《家庭生活中心》正式成立,得到SCO Family of Services的合作與支持,多年來的服務贏得了眾多社區民眾與家庭的信任,獲得極好的口碑,真誠認真的服務也得到了政府頒發的多個獎項與榮譽。

《家庭生活中心》長期為社區提供免費服務,尊重東方精神健康的哲學,提供個人、小組、家庭心理輔導及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執照的心理諮商師會講英語、國語、廣東話和福州話,樂意與您傾談、分析管教子女問題、壓力與緊張、家庭與人際關係、職業問題、感到悲傷與憂慮、適應美國生活、應付身體疾病、喪失親友、飲食失調及身體形象等,對當事人恪守保密隱私的原則,幫助人們擁有健康美滿的人生和家庭。

《家庭生活中心》的執照心理諮商師李飛君醫師,今天帶著她博愛的胸懷走進我們的視線。已經是兩個孩子母親的李飛君醫師,微笑著看似溫婉柔弱的外表下有著一顆博愛的心,她出生在香港,93年因為先生來美國工作的原因隨行移民美國,作為女人,從小接受中國傳統教育的她來美國後專心照顧家庭,遵循相夫教子的同時,又抽時間努力鉆研學習心理醫學並取得了學位證書,成為專業的執照心理諮商師。

2009年《家庭生活中心》邀請她加入工作,在這裡工作後,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她找到了快樂和滿足,她說:以前做其他工作的時候感覺就是在做事情,現在是在做事情的同時也在做人,她的內心世界非常願意付出愛心,並與人分享愛心所帶來的快樂。

李飛君表示:

看的見的身體和看不見的心理息息相關,看的見的家庭人員和看不清的家庭關係微妙莫測,上一代父母的教育方法會影響到下一代的教育形式,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會延續上輩的教育方式,如果是好的方法當然應該繼承,但如果是不好的教育方法,就會對子女造成傷害。家庭是一個人的港灣,每個人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裏度過的,因此,家庭教育與家庭和諧對於每個人一生的健康都十分重要。

和諧的家庭主要包括:和睦的人際關係、愉快的家庭氣氛、處理問題的應變能力,以及良好的鄰里關係等,這是家庭和諧的一般標準。家庭的合諧度取決於每個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水平,取決於每個家庭成員的努力。

案例:母女關係和好如初

李飛君醫師介紹了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對母女,女兒在出生後就被送回大陸撫養,5歲才回來美國,因為父母和女兒長久的分離,造成了嚴重的情感溝通上的障礙,母親看著女兒言談舉止都不順眼,覺的女兒沒禮貌,不聽話,處處作對,女兒覺的沒有母愛,母親不喜歡自己,總是很冷漠,不關心自己,所以對母親的教育方式表示出強烈的反抗。

女兒對母親的教育非常的逆反,造成女兒心態反常,只要比她年長的人教育她,都會反抗,在學校打校長、逃學、被學校停課3個月,並被要求轉學。在此情形下,李飛君接受了這個案例,她決定要幫助這個家庭,她約見了12歲的女兒並開始用了6個月的時間與其做朋友,她始終保持一種平級的心態,沒有高壓教育的言語,漸漸的女兒開始信任她了,把隱藏多年的心裏話都對她講了,其實女兒的心裏很愛母親,總想得到母親的認可,可是母親的態度總是看不上女兒,使女兒很傷心,也就不接受母親的教育。之後,李飛君也和母親進行了有效的溝通,從心理學的角度告訴母親正確的教育心態和正確的教育方法,並選擇了一個合適的時間約見母女進行和解,經過李飛君1年時間的努力,這次和解非常成功,母女兩人都淚流滿面,互吐心聲,找回了失散多年的母女之愛。之後對這個家庭又跟蹤服務了1年,直到這個家庭關係穩定,前後花費了2年的時間。

李飛君信仰的光輝

李飛君是一名基督徒,關於她的信仰,她如是說:從小就對生命有所反思,覺的人不是由猴子進化來的,人是被創造出來的。18歲時朋友把她帶去教堂,在莊嚴神聖的神臺前接受了洗禮,更堅信了心中的理念,人和動物是不一樣的,人是有超越的能力,人的思想有複雜的層面,有更高的智慧,人是被神創造出來的。她說:信仰基督後,她整個人有了一種心靈的滿足,心靈有了一條路、一個方向,在信仰的光輝照耀下,感悟到生命不是只為了得到,生命是為了付出,生命應該是分享付出的快樂。

李飛君面對自己的信仰,感悟的寫出這樣的詩句:
  
生命是神所賜最珍貴的祝福
神是不要人勞苦,而是勞力,
生命不是詛咒,而是祝福,
工作不是忍受,而是享受,
一生不是追求生活富裕,
而是追求生命豐盛。
  
◆ 家庭生活中心地址:345 43rd street Brooklyn,NY 11232
電話:718-788-3500
傳真:718-788-2275
聯繫:李飛君

(責任編輯:沈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