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教育史首創 17所大學響應 反媒體壟斷課程

媒體遭財團控制 議題被左右 學者:非營利媒體將有更多發展空間 學生應打破主流媒體框架迷思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2年12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近一年來,台灣媒體工作者身處在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氛圍當中,曾經被視為第四權的媒體,接連落入財團的控制後,不斷左右議題、顛倒黑白,當新聞專業被踐踏後,讓許多主流媒體記者憤而求去;學者憂心,當這些成為常態,台灣將聽不見多元的聲音,同時建議,在現今媒體崩壞的環境中,許多非營利媒體反而具有更多的空間,必須打破以往到主流媒體的框架與迷思。

近日發生的反媒體壟斷運動,許多媒體報導都很淺薄,甚至不報導,為了讓社會更廣泛的了解,傳播學界反媒體壟斷運動19日在全台各處,首創教育史紀錄的「反壟斷聯合課程」,由17所大學、55位教師的72堂課響應參與,在課程中會分享反媒體壟斷議題的問題。

許多學者提到,這項聯合課程受到非常大的迴響,除了傳播科系的學生外,吸引大批不同科系的學生旁聽,連國際學生也非常關心台灣目前所發生的這項重大爭議。

制衡媒體巨獸 讓公共媒體壯大

面對媒體嚴峻環境,首當其衝的就是傳播媒體科系的學生,必須了解對未來工作的影響,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副教授管中祥提到,台灣媒體的詬病在於,商業媒體過於龐大,也經常壓迫到影響非營利媒體的發言空間。

他指出,最能立即解決媒體壟斷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輔助公共媒體,在許多國家的經驗裡發現,當這些公共媒體壯大後,正可起到制衡這些商業媒體的作用。

除了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之外,在課堂中也發現,學生對媒體壟斷非常關心。他建議,傳播科系的學生,在畢業前必須深思一個問題,以往大家只想往所謂的主流媒體靠攏,卻忽略許多雜誌、網路另類媒體都具有更大的空間,這觀念已到了轉換的時機,非營利媒體或許是另一個出路。

若老闆給予不合理的待遇,或是不好的指示,必須思考如何回應,而非一味接受,回應方式不一定要直接對抗,還有很多處理方式;比如利用組織工會,來爭取新聞自主的空間,或是透過不同方式,讓外界有更多力量來協助,因為如果不發聲,未來情勢只會更加嚴峻。

學者:需思考媒體定位

當媒體身負社會公器的責任,卻面對壓迫時該如何自處?管中祥也勉勵傳播科系學生,新聞自主力量、空間有多大,取決於自己有多少的努力,建議如果有更好的選擇,不要只以進入主流媒體視為目標,「否則憂心未來進入媒體產業後,不是適應不良,就是隨波逐流,那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

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張錦華談到,會發起這項課程,主要是要強調媒體不可由少數人掌控,因為攸關台灣的未來,更是維護自由民主社會的一種努力,並不是刻意杯葛某一個財團。

為了讓大眾了解,就必須透過教育深化這個論述,當更多人意識即將面對的危機,就可突破媒體報導的限制,了解反媒體壟斷有多重要。

應立法反壟斷

管中祥指出,政府應該介入媒體市場,制定反壟斷法,或是以現有的廣電三法修法,限制媒體大型集團化的發生,讓不同聲音有機會被聽見、媒體可自由發聲,這是整個傳播政策的制定,而非只是特定管制其中某一家媒體的問題。

對於政府面對媒體壟斷的立場,他認為,政府對這件事非常怠惰,總統馬英九簡直是自打嘴巴,從不希望媒體成為一言堂,包含新聞、言論自由、多元文化、簽訂兩公約等,但在實際上卻毫無作為,並且不斷踐踏自己所做過的承諾。◇

(責任編輯:尚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