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中共對中東外交政策必須改變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2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研究學者詹姆斯‧多爾西(James M. Dorsey)日前在彭博社發表專文表示,中共有必要對中東地區的外交政策做出根本改變。

多爾西認為,中共在聯合國安理會否決譴責敘利亞殘酷鎮壓人民的提案,實係擔心會為自己招來困擾,因為中共對西藏及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的鎮壓亦是惡名昭彰。

眾所周知,中共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是不干涉其他國家的內政,然而,現時中共為確保資源的充足供應,往往與其原則產生扞格。尤其是在資源豐富地區,從非洲大西洋岸延伸到中亞及印度半島,許多地區的民眾正在革命之中。

陷入困境

過去,中共對於該地區一系列的事件,多數能在不損及顏面的情況下保持「不干涉」的立場,也可能因此激怒支持是項提案的阿拉伯聯盟,而使有意與該聯盟維持良好關係的中共陷入困境。

因此,多爾西指出,中共對於中東地區的外交政策,已無關乎是否要放棄「不干涉他國內政」原則,而是何時放棄的問題。

以利比亞為例,中共是利比亞的最大合作承包廠商,為了保護自身利益,中共在利比亞兩面討好,試圖與卡扎菲政權以及反叛軍建立關係。即便如此,也無法阻止反叛軍威脅對其進行商業抵制,尤其在反叛軍發現中共提供防禦武器給卡扎菲之後,迫使中共在去年撤離了3萬5千名中國勞工,其代表的是188億美元的合同。

國內網民批評聲浪

此外,針對最近在蘇丹及埃及地區分別有29名及25名中國人遭到綁架之事,中國網民透過社群網站批評中共肩膀沒有像美國那麼硬,無法以強大的軍事力量保護中國人在海外的安全。

由於戳到了痛處,此等批評的言論立即被中共的網站監視員刪除了。但這種為了在經濟利益上贏得友誼,寧可放棄展現軍事力量的作法,顯然與中共不喜被視為弱者的想法背道而馳,矛盾越來越大。

中共左右為難的困境已引起輿論辯論。對此,官方回應需要時間建立軍事能力,以保護中國人的安全。有些人認為,中共遲不行動將招致更多攻擊。

區域情勢轉變

作者指出,除了中東及北非外,中共對於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外交政策的改弦易轍已愈發清楚。在2014年美國自阿富汗撤軍之前,中共將持續增加在中亞及南亞的投資,也在阿富汗取得石油和銅等資源的權利。

中共正考慮在巴基斯坦西北方鄰阿富汗邊境處建立軍事基地,以及在俾路支省(Balochistan)的港口城市瓜達爾(Gwadar)建立海軍基地,對中東政策的改變增加壓力。中共認為以巴基斯坦為基地的「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是去年新疆喀什市襲擊事件的背後指使者,因此打擊東突運動是中共維護該地區貿易及能源利益的關鍵。

文章說,也門有可能是中共改變外交政策的關鍵,因為也門位於曼德海峽(Babelmandeb)咽喉,中共每年與歐盟有3,550億美元貿易額,其1/4的出口額經過曼德海峽運送,因此也門政治情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個國家正動盪不安,包括基地組織在大規模抗議後的暴動,以及總統薩利赫(Ali Abdullah Saleh)在人民的抗議下被迫辭職等,麻煩不斷。

事實上,中共早已違反不干涉原則,例如在索馬里外海,以打擊海盜為由部署海軍艦艇。

作者最後指出,為了追求自身利益,中共在全球將扮演更強硬的角色。此外,中共也將繼續在關鍵地區部署軍事基地,以確保資源的源源不斷。

(責任編輯:葉恩婕)

相關新聞
中共出售毀滅性武器至中東
石油依賴中東 中共與恐怖國關係日益增進
中共向中東國家推銷A─100型火箭系統
世界油庫 中共重中東油源左右外交政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