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銀行總裁五月卸任 壯志未酬

人氣 2
標籤: ,

【大紀元2012年02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安然德國報導)距離預定在今年五月的卸任日期已經為時不多,德意志銀行首席執行官約瑟夫•阿克曼(Josef Ackermann)2月2日的財務報告也是他任期內的最後一次。原本阿克曼給自己定下2011年盈利100億歐元的目標而風光收場,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歐債危機打碎了這位銀行家的美夢。德銀實際上稅前盈利54億、稅後盈利43億歐元,只實現了阿克曼目標的一半。

阿克曼來自瑞士,在加入德銀之前曾在瑞士信貸供職。也許是民族性格所致,德國的製造業在世界領先,但德國金融業卻遠不及英、美等國發達,長期以來不能在世界金融界佔據一席之地。阿克曼自2002年出任德銀行長以來,可謂十年磨一劍,在自己的王國裡銳意改革,他依照美國模型進行了一系列改組和業務擴展,將德銀打造成幾乎可以與摩根和高盛看齊的國際金融巨擘,從一家高風險的自營交易銀行轉型為一個穩定盈利的專為客戶執行指令的銀行,其固定收益證券交易在全球居第一。

2007年8月,次貸危機爆發,金融市場動盪不安,花旗集團、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貸等無不損失慘重,如花旗集團損失高達7億美金,不少銀行紛紛倒閉。很多人認為德銀也在劫難逃,但德銀卻在阿克曼的帶領下,出乎意料的避開了風險,2007年利潤達65億歐元,創德銀那時的歷史最高記錄。

阿克曼認識到投資銀行高回報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而私人客戶的業務卻可以帶來穩定的收益,減少銀行對資本市場的依賴,所以在2009年開始收購以私人客戶為主的德國郵政銀行50.1%的股份。

到今天為止,德銀在全球共有三千萬私人客戶。在投資業務越來越賠錢的時候,德銀的私人客戶業務卻一直擁有穩定的利潤。僅2011年私人客戶業務得德銀到來了豐厚的回報,2011年其本按計劃獲利37億歐元。

由於其出色能力和貢獻,阿克曼多次獲獎,如09年由英國雜誌《歐元》頒發的終身傑出貢獻獎、09年歐洲銀行家獎、10年大西洋理事會頒發的傑出商界領袖獎等。此外,阿克曼還在多個機構中擔任要職,如自03年起擔任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05年起擔任德國銀行協會主席。

這樣一個出色的金融界奇才,在德國民眾中爭議也最大。人們認為他貪婪、缺乏社會公德,一些政治家還嘲諷的用他的名字造出新詞,專指那些充滿貪慾而無責任感的經理們。2004年,阿克曼被指控於2000年曼納斯曼公司被沃達豐收購期間,與另外5位曼納斯曼董事會成員批准向公司高管發放巨額非法獎金。當時輿論批評鋪天蓋地,逼得他險些辭去德銀職務。另一次被民眾批評得很厲害的是,05年德銀取得歷史最高盈利的同時,阿克曼卻在德銀大幅裁員6000人,被公眾及媒體痛斥沒有社會公德,不具備負責心。在德國明星週刊所做的民意調查中,有54%的德國人不喜歡他,認為他討人嫌。

由於沒有獲得股東支持,阿克曼於11年11月作出決定,放棄競選德銀監事會主席的機會,並計劃12年5月退出公司。首席執行官一職將由德銀全球市場部門負責人、來自印度的傑恩(Josef Jain) 及德銀德國區負責人費臣(J□rgen Fitschen) 聯合接任。◇

(責任編輯:曹工)

相關新聞
歐洲銀行壓力測試  德國兩銀行險些落馬
德國12家銀行通過歐洲壓力測試
歐洲銀行壓力測試:德國六家銀行不及格
為彌補自有資本不足 德國商業銀行自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