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建中校長:十二年國教須配套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許雅筑、黃麗芸台北25日電)建中校長陳偉泓指出,十二年國教目的在改善升學主義和教學扭曲現象,須完整配套措施,免試入學比例非關鍵,改革升學的教學概念和要小孩擠名校的家長觀念才是重點。

十二年國教政策一出,許多人關心建國中學免試入學比率、如何比序、特色招生怎麼實施,以及是否採小聯招方式招生,陳偉泓認為這些都是枝微末節,真正應探討十二年國教的目的。

部分明星高中和私校只釋出15%免試名額,引發討論,陳偉泓接受中央社專訪指出,十二年國教政策執行最大的迷思,就是將所有力量都集中在討論免試入學的名額,他認為,應回到教育本質看問題。

「十二年國教現在最需解決的兩大問題,就是國中教學不正常,以及升學壓力」,陳泓偉指出,若教育現場的教學概念不變,家長要孩子念明星學校的觀念不變,實施十二年國教,學生仍會面臨升學壓力和學校教學扭曲的問題,高中同樣要面對現在九年國教面臨到的能力分班或常態分班以及資源分配等問題。

「免試入學名額擴大,真能改變台灣的教育現場?」陳偉泓以11年前國中基測取代聯考為例指出,這項政策希望國中教學正常化和減輕學生壓力,但現在國中生的升學壓力真的減輕了嗎?

社會普遍認為考試導致學生壓力,廢除考試可以減輕學生壓力,其實這是一個「迷思」。陳偉泓說,免試不是萬靈丹,無法保證減輕學生壓力,而只重考試的教育則無法培養出優秀的人才,他認為考試與免試是「兩個極端」,都不是唯一的辦法。

陳偉泓建議中央「訂出大原則」,但在大原則外,給予地方、學校更大的彈性與空間,例如可採國中推薦模式,國中經過長期觀察,推薦適合的學生給高中,或是開放採計在校成績等。

陳偉泓表示,有人說採計在校成績會造成「分分計較」,造成無法正常教學,但他認為「好的考試可以引導好的教學」,只要學校的測驗是「能力導向」,能夠測驗出學生實力,而非靠死背硬記就能拿高分,那麼「重視考試」反倒能引導學生培養重要能力,意義自然不同。

十二年國教「有29個配套措施」,陳偉泓指出,這麼多配套措施背後,代表重要教育政策改變有許多基礎需要扎根。他說,一個配套措施就像「一塊磚」,實施十二年國教就像砌一道牆,當一塊塊磚逐一砌好後自然「水到渠成」。

他認為,十二國教需要完整的配套措施,在相關配套措施未到位就推動政策,「太倉促且非常冒險」,他憂心過程會「混亂」。

陳偉泓表示,十二年國教希望改善升學主義、死背硬記或分分計較等教學扭曲現象,但有人說只要明星高中存在一天,十二年國教就無法成功,因為大家仍想擠進名校窄門。陳偉泓認為,明星高中不是問題,教學概念和家長觀念改變才是關鍵,若不能改變,實施十二年國教,仍會有新的明星高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