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年離婚令婚姻更悲觀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3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廖漢原華盛頓4日專電)來自台灣的社會學者林一芬,近期在美國發表的「銀髮離婚革命」報告引起轟動,林一芬表示,研究結果顯示現代男女婚姻的未來十分悲觀,熟年離婚數字將繼續升高。

畢業於輔仁大學社工系的林一芬,長期研究社會結構與婚姻、跨世代差異等議題,目前在美國俄亥俄州鮑林格陵州立大學(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社會學系任教,她與同事社會學教授布朗(Susan Brown)發表的研究結果,引起美國媒體廣泛討論。

林一芬向中央社記者表示:「2010年見到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慶祝40年婚姻後1個月,毫無預警宣告離婚。為何40年長期婚姻伴侶會一夜間宣告仳離?引起研究興趣。1年多來的資料分析結果發現,美國熟年夫婦離婚比例竟比10年前增加一倍。」

統計結果令林一芬與布朗驚訝的幾乎從椅子上摔下來,以為資料有誤。由於主要研究資料來自2009到2010年,美國進入經濟衰退期,熟年夫妻在財務壓力下,仍選擇勞燕分飛,使得兩人對未來美國整體婚姻的前景更為悲觀。

林一芬表示,研究結果的推測可能低估未來離婚數字的嚴重性,如果經濟形勢轉好,女性有更高的經濟自主權,熟年離婚率還會上升。2030年,最後一批嬰兒潮世代進入65歲,屆時數字會更高。

林一芬說:「經歷70年代的嬰兒潮世代相當特殊,65年後出生的X世代或開始進入婚姻的Y世代,反而較接受婚姻觀念,但這些世代的結婚率降低,符合婚姻是奢侈品的說法。」

研究報告指出,離婚後的女性生活情況轉差,長期打光棍的男性則更糟;雖然離婚多由妻子提出,但背後多是協議離婚,由妻子出面比較有面子。

林一芬指出:「美國高達1/3的熟年夫妻勞燕分飛背後的原因,仍需更多個案和資料佐證,表面看來肢體與精神虐待、分歧的價值觀與婚外情是熟年夫妻前3項離婚主因,但還需要詳細探討。」

至於東西方社會的婚姻觀念差異,林一芬認為「奉子成婚的現象在西方已少見,婚姻與繁衍下一代不見得有關連。」

雖然離婚後的女性再婚率比男性低,但西方不會有台灣社會所謂單親「拖油瓶」的負累,現在美國興起的是混種家庭(Blended Family)和現代家庭(Modern Family),大家都在一個屋簷下生活,相安無事。

相關新聞
老來甩婚姻 「熟年離婚潮」蔓延
熟年離婚增  美社會迴響大
Costco新CFO上任 帶來哪些變化 哪些不變
芬蘭高管:讓員工快樂工作 一個理念最重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