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媒體看中國:薄劇新發展

【大紀元4月19日訊】薄熙來戲劇在過去的24小時裡再度呈現令人矚目的新發展。多頭並進的新發展來自中國、英國、美國,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

酒店、毒藥、官員、謀殺

美國之音報道,自前重慶市公安局局長王立軍2月6日突入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以來,中國執政黨共產黨原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就成為中國幾十年來最大的政治醜聞劇的主角。早些時候,中共宣佈薄熙來的中共中央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職務被停止,他的妻子谷開來有故意殺人犯罪重大嫌疑被逮捕。

中國官方媒體早先已經表示,有證據證明,英國商人尼爾•海伍德去年11月15日死於重慶是死於他殺。谷開來以及薄家的一位勤務人員有重大殺人犯罪嫌疑。

英國《金融時報》星期三發表記者席佳林(Kathrin Hille)從重慶發出的報道,首次披露海伍德在其中中毒身亡的酒店是在重慶南山麗景假日酒店。該酒店地位於南山風景區,可以俯瞰重慶;薄熙來妻子在該酒店所在的重慶南岸區有一所山間居所;該區的中共區委書記夏澤良得到薄熙來的破格提拔,與谷開來也關係密切。

席佳琳的報道說:「熟悉這次調查的官員和知情人士說,他(夏澤良)被懷疑提供毒藥,並在海伍德被殺當晚,調用轄區內安保人員控制附近地區。重慶官員和商人表示,夏澤良是薄家動用官方資源謀取私利的一個典型。」

早些時候,國際媒體報道說,海伍德之所以在重慶死於非命是因為他掌握著薄熙來家非法向海外轉移大筆資產的材料,並威脅要將這些材料曝光。

薄熙來-王立軍-海伍德

今日重慶顯然已經成為調查報道的新聞記者的金礦。星期二,路透社發表記者儲百亮(Chris Buckley)從重慶發出的獨家報道,報道引用多個熟悉有關調查的消息來源的話說,在今年1月18日,王立軍當面向薄熙來提出證據,顯示谷開來與伍德死亡案的關聯;薄熙來一時震怒,並要王立軍離開辦公室,但不久又要王立軍返回,表示可以繼續進行調查。

「多個消息來源表示,兩三天之後,薄熙來又改變了主意,使王立軍靠邊站;薄熙來顯然是意圖打消有關案件的調查,保護他的妻子,也保護自己的仕途。」

儲百亮的這一報道與中共早些時候有意或無意洩露外界的初步調查結論吻合。

那份題為《中共中央辦公廳王立軍事件通報》的中共內部文件說:「今年1月28日,王立軍找薄熙來同志通報有關重要案件與薄的家人有關,由於辦案人員為此感到了壓力,已經接到辭職信,希望薄熙來同志予以重視,妥善處理。薄熙來同志對此十分不滿,隨後找市政府、市紀委、市委組織部主要負責同志商量,以多崗位全面鍛煉為由,提出調整王立軍工作。」

該文件還說,「在薄熙來同志家人和身邊工作人員的壓力下,有關方面以各種名義違規審查王立軍身邊工作人員及有關重要案件的辦案人員。王立軍認為自己人身安全受到威脅,遂決定出走,…….」

路透社的報道說王立軍頭一次向薄熙來提出谷開來問題是在1月18日,而中共中央外洩的文件則說是在1月28日。綜合路透社本身的報道和中共文件來看,那個日期看來應當是1月28日。

中國醜聞,英國醜聞

不飲酒或很少飲酒的海伍德在重慶死於重慶當局所說的酗酒過量,並且在沒有屍體解剖的情況下匆匆火化,英國駐中國領事人員對中方處理海伍德死亡案一度還表示滿意。於是,海伍德死亡案不僅在中國引起一場政治大醜聞,也在英國引起一場政治大醜聞。

英國反對黨指責倫敦現政府力圖維持和拓展跟中國的貿易關係,對海伍德死亡案實行了有意無意的淡化處理。在強烈的批評聲中,英國政府則聲辯說,政府絕無為了推進跟中國的貿易而淡化處理海伍德死亡案之事。

英國政府在海伍德死亡案處理問題上所受到的強烈批評和英國政府對批評的應對,成為《紐約時報》記者約翰•伯恩斯星期三從倫敦發出的報道的主題。他的報道說:

「一個英國商人在中國據信是死於謀殺之後的幾個月裡,英國的外交官對這一問題的處理一直是不緊不慢不冷不熱。但大衛•卡梅倫首相的政府星期二突然改弦更張,對議會表示已經直截了當地強烈要求中國『揭開這一悲劇性死亡事件的真相,』而且要在『沒有政治干擾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

「星期二,卡梅倫首相在唐寧街10號(英國首相官邸)會晤了中國事實上的宣傳總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明確提出41歲的商人尼爾•海伍德去年11月15日被發現死於重慶市酒店的案件。英國外交大臣威廉•黑格則在議會受到反對黨議員的一連串的憤怒質詢。那些議員擔心英國政府淡化處理海伍德死亡案的諸多疑點,為的是在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中佔據更大的地盤。」

《紐約時報》記者伯恩斯在報道中還寫道,黑格承認,儘管英國政府早先獲悉在中國的英國人對海伍德死亡案提出的懷疑,但他只是在接到美國外交官另外向英國傳達的相關信息之後才向中國正式提出調查海伍德之死要求的。

海伍德案關鍵日期

截至本星期二,英國政府向中國正式提出調查海伍德之死要求是在王立軍進入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之前還是之後,英國方面一直拒絕對追問的新聞媒體作出說明。而在外界廣泛報道英國提出這一要求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中國外交部則表示對這一要求不知情。

星期二,英國大報《衛報》發表記者尼古拉斯•瓦特和塔尼亞•布拉尼根聯合采寫的報道說,在英國首相星期二會晤到訪的李長春之前,外交大臣黑格對英國議會發表一項聲明,詳細列出海伍德離奇死亡案有關的重要日期,從而揭開了3月下旬以來的一個謎團:

11月16日(去年),英國駐成都領事館得到重慶市公安局報告,說海伍德死於酒精攝入過量
11月18日(去年),海伍德家屬對英國外交部表示,希望將遺體火化。英國一位外交官參加了火化儀式
1月18日,英國外交部官員獲悉重慶官方對海伍德死因說法有疑點
2月6日,王立軍進入美國駐成都領事館,提出海伍德死與他殺問題
2月7日,外交大臣黑格獲悉海伍德死亡案疑點,他要求有關官員向中國當局提出緊急陳述
2月15日,英國駐北京副大使會晤中國外交部官員,提出海伍德可能死於謀殺的疑點,並正式要求中國當局調查
2月21日,英國大使對負責歐洲事務的中國副外長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並在一個星期之後對外交部歐洲司司長再次提出
3月22日,在沒有得到正式回應的情況下,英國外交部領事部主任對到訪的一位中國官員提出海伍德死亡案問題
4月10日,中國當局宣佈對海伍德死亡案進行調查

王立軍緣何未得美國庇護

將英國、美國、中國、薄熙來、谷開來、海伍德這些國家和人串連起來形成令人矚目大事件的是原重慶市公安局局長王立軍。感到生命威脅的王立軍進入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試圖尋求庇護,從而在中國掀起一場政治大風暴或大醜聞。

美國為什麼決定不向王立軍提供庇護呢?《紐約時報》在先前的一篇報道中簡短地提到美國官員擔心王立軍的庇護申請資格問題。

星期二,《紐約時報》再發表記者斯蒂文•李•麥耶斯和馬克•蘭德勒的長篇報道,詳細講述了王立軍在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內滯留36個小時離去的情況。這篇根據一些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提供的情況寫成的報道說,美國方面之所以決定不給與王立軍正式庇護,是因為1)在中國內定最高領導人、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即將訪問美國之際,美國方面不願接手這樣的燙手山芋,給美中關係帶來重大消極影響;2)美國方面擔心王立軍的庇護申請資格問題。

所謂的擔心王立軍的庇護申請資格問題,是指擔心王立軍有犯罪記錄,美國方面不願意庇護罪犯。麥耶斯和蘭德勒在他們的長篇報道中寫道:與1989年中國科學家和異議人士方勵之夫婦得到美國北京大使館庇護相比,「王立軍案明顯不同。王立軍是重慶市副市長,在跟薄熙來鬧翻之前是重慶市公安局局長。在擔任薄熙來的首要助手期間,他在重慶以不留情面、肆意武斷執法而著稱。」

美國的自辯

儘管如此,在一個感到自己生命受到威脅的人尋求庇護時回絕其庇護請求,這從道德或道義上說是成問題的。美國國務院有關官員在這個問題上為美國提出了辯護。麥耶斯和蘭德勒的報道援引一些沒有透露姓名的美國外交官的話說,在確定王立軍不能提出正式庇護申請的情況下,「美國國務院對他提供了保護。假如沒有這樣的保護,他幾乎肯定會被忠於薄熙來的警察逮捕。另外,美國國務院也確保了王立軍可以在北京提出他的指控。」

報道說,王立軍在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期間給他認為能幫助他的北京有關部門官員打了電話,安排了北京來人把他接走。

《紐約時報》報道的這一說法,跟重慶市市長黃奇帆有關王立軍離開美國領事館的說法明顯不同。黃奇帆三月間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他在美國領事館跟王立軍進行了幾個小時的長談,說服了王立軍同意離開;最後王立軍離開並被來自北京的中國國家安全部的官員帶走,是因為這是一個中國官員進入一個外國領事館,涉及國家安全問題。

(責任編輯:辛民)

相關新聞
【章天亮】:薄熙來「滅門大禍」的幕後疑雲
【方林達】:權謀終有敗 真相救胡溫
姜維平:英國商人海伍德是怎麼死的?
世界媒體看中國:薄夫婦財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