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獨立評論】

中國面臨全面經濟危機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4月25日訊】MP4下載觀看

(新唐人【獨立評論】節目) 伍凡:我們評論中國經濟己有六、七年時間了,都以事實和數據為依據,對中國經形勢和決策持分析和批判觀點,期望中國經濟結構和決策能有所改變,對中國民眾生活改善有所幫助。但十分令人遺憾,中國經濟結構沒有絲毫改變,絕大多數中國民眾生活沒有明顯改善,在醫療、教育、社保和養老,以及環保更加惡化,甚至連有資產的富人都大批向外國移民,逃離生活條件日益惡化的中國。進入2011-2012年,中外經濟學家和學者們都指出中國形勢急劇惡化面臨全面經濟危機。

草庵:中國《民商》刊物採訪李慧忠先生的文章『2012年將是一個更加複雜艱難的年份』相當清楚表明中國現在的經濟狀況。他首先概括了2011年是經濟結構轉型之年,經濟面臨通脹緊縮和美債歐債金融危機影響,轉型步伐更為艱難。實體經濟萎靡不振,收緊金融政策又導致現金流枯竭的局面。房市股市都呈現出凶險的趨勢,經濟增速放緩,即將迎接2012年的中國又會怎樣?

2011年是中國經濟減速的一年,面對的問題也日趨複雜。李慧忠有三句話概括目前的狀況,第一. 整個經濟目前來看是振盪下行的形勢,進入了一個危險期;第二. 整個社會矛盾不斷地在集聚,看來是比較悲觀的。第三. 我看還沒有到死結這一步。

伍凡: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惡化速度遠快於我們的想像,僅僅一年半的時間GDP增速已從11.9%降至9.4%。如果繼續保持前期緊縮的貨幣政策,相信2011年第四季度末的數據很可能破九,2012年年底可能破八。果然,今年3月兩會上溫家寶宣佈2012年GDP為7.5%

李慧忠說:「我感覺2008年還沒有到這麼緊張的程度,因為當時市場還有流動性。整個經濟來看的話,當時我們更多的是踩了一個剎車,但是還是有油的,而現在從宏觀經濟來看,不是踩剎車的問題,是沒有油了。從整個出口和經濟趨勢來看一直往下走,沒有比現在更冷的時候了。」

草庵:所以現在貨幣政策轉向適度寬鬆已是救急。但是需清晰的看到,適度寬鬆的對象絕不是商品房市場,而是保障房市場和解決微利企業融資難問題。隨著全球經濟下滑對國內經濟增速向下拉力的增加,不排除貨幣政策再一次大規模放水的可能。現在來看如果2012經濟整個跌得比較慘的話,保障房投資拉動會是比較大的一塊。用官方的說法,整個資金也就兩個去處:一個是保障房,一個是小型微利企業。小型微利企業好多都是民企,政府把錢給他們的可能性不是特別大,因為之前政府一直以來的觀念是 「肉爛在鍋裡」 的思想,我們的錢包括按揭信貸基本還是給國有企業多一些,給國有企業75%以上,給民營企業的非常少,現在來看的話2012年也很難發生一個大的變化,更多資金流向還是國企,國企的話可能保障房多一點,小型微利企業還是會少一點。

就拿資金匹配來看,整個金融的模式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就是所有商業銀行從百姓那裏低息拿到錢,再貸給低效率的國有企業,一直是這樣的模式。但是資金的匹配決定整個經濟的活力,而經濟的活力源於民企,真正活躍的是民企這一塊,而民企死掉得太多了,就剩下炒房。炒房的結果是喪失經濟活力,質量一直在往下走,數量一直往上走。

伍凡:經濟的根本活力源於民營企業。而民企的生存環境如今卻極度惡化。首先國企的壟斷使得高利潤行業拒民企與門外。再者,國有商業銀行低息從百姓手中獲得資金,又極具傾向性地貸給低效率的國企,這使得民企只能求助於高利貸。其次中共當局每年12萬億的財政收入,相當於1/4的GDP。

在今天這個高增長成果由少數人分享、高通脹由全民承擔的時代,民怨不斷累積,建設保障房的真正意義在哪裏呢?李慧忠認為更重要的意義是避免百姓心中的那桿秤過度傾斜,更直白的說是穩定。如果保障房分配實現不了公平,那麼3,600萬套保障房不但解決不了民生,反而可能是民怨的集中爆發點。

以前CPI和GDP的關係,到底是保增長還是保物價,中共選擇抗通脹。現在來看保增長是一個更大的問題了。 2012年對於中國而言,勢必也將是一個更加複雜艱難的年份。

草庵:中國大陸作者安邦諮詢在網上的文章『形勢急劇惡化中國大陸或迎來全面經濟危機』。文章中開頭寫道「中國改革開放的橋頭堡 『深圳』 經濟今年開始出現萎縮。今年前兩個月,深圳的規模工業增加值為730.65億元,同比減少3.0個百分點。如此大面積的負增長,為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以來的首次。以外向型經濟為特點的深圳,進出口形勢更是急劇惡化,今年前兩個月進出口同比下降3.5%,其中出口下降6.0%,而2011年同期進出口則是增長了60.5%,出口增長高達62.6%。」

深圳絕非個別現象,也並非今年以來才出現的新問題。早在2011年,中國對歐美等傳統市場的出口增速明顯下滑,其中對最大出口市場歐盟的出口增速從8月份的22.3%降至12月份的7.2%,12月份對巴西、俄羅斯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出口增速也比8月份分別下滑41、15、37個百分點。

伍凡:在我看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全面衝擊開始真正出現。而消費市場只有美國1/6的中國並無能力消化已經形成世界級產能的〈中國製造〉,而擴張性貨幣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效果已經日漸式微,中國很可能迎來全面的經濟危機。

實體經濟的危機苗頭已經清晰顯現。今年前兩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5.2%,而去年同期則是同比增長34.3%。儘管落差如此之大,但更可怕還在於應收賬款和產成品資金的快速積壓,因為這直接關乎銀行業貸款資產的質量。今年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68,187億元,同比增長18.1%;產成品資金27,098億元,同比增長18.3%,持續了去年下半年開始啟動的高速增長趨勢。

草庵:工業企業的如此難堪表現顯然與消費和出口的疲態有關。出口方面,海關統計顯示,2012年前兩個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6.9%,而去年同期出口則是同比增長21.3%。消費方面,今年前兩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669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4.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8%,持續了去年以來消費增速同比下滑的趨勢。

然而,中國的房地產投資還在不斷的增長。今年前兩個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431億元,同比增長27.8%,增速只比去年回落0.1個百分點。今年前兩個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商品房銷售額同比分別下降14.0%和20.9%,這意味著單位房地產均價增長的勢頭已經逆轉,也意味著投資形成對GDP增長貢獻率的含金量明顯打折扣,儘管房地產投資只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20%,但其他如公路鐵路等固定資產投資在經濟滑坡之下的效益明顯下降,難道還莫不如此?

伍凡:由此可見,2012年前兩個月的數據表明,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都已經全面下滑,而深圳更是中國經濟全面下滑的一面鏡子,如果連處於改革開放前沿集聚人才、資源、產業鍊和政策優勢的深圳都扛不住,哪裏還能扛得住呢?東南亞金融危機正是當年出口增長率從22.8%下降到5.6%,泰國更是猛降到3%之後發生的,而今天深圳下滑了近70個百分點。

如此一來,中國經濟的全面下滑已成大概率事件。而這必然會牽扯到銀行業等金融部門,而2011年四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雙降〉的勢頭即已逆轉,今年銀行業的不良貸款風險更會全面氾濫。擔心中國因經濟全面快速下滑而導致經濟危機,這似乎已不是杞人憂天。

草庵:《德國金融時報》指出「中國的”這一經濟轉變本身就十分艱難,中國已達到國民經濟學家稱之為 「粗放型增長」 的最後階段,也就是通過輸入勞動和投入資本實現經濟增長。現在中國必須向 「集約型增長」 轉變,通過改善技術、擴大專業知識推動增長。結果是,中國將無法維持過去30年來近10%的年均增長率。按照諾貝爾獎得主威廉‧阿瑟‧劉易斯歸納的發展模式,中國不再是勞動力富餘的國家。到了某個時候,農業勞動力變得緊缺,現代產業的勞動力價格上漲,利潤收縮,盈餘和投資額度下降,國民經濟就會受到打擊。中國現在正處於劉易斯所說的轉折點上。結果是在一定的投資水平上,資本對勞動的比例快速上升,利潤率急速下降。中國的增長必須通過提高因子生產率來推動,不能依賴資本對勞動比例的上升。」

伍凡:中國社會正在醞釀一場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機。中國的經濟改革基本是半途而廢,政治改革甚至成了重大禁區。目前的中國經濟,正處於改革30多年來最危險的時期。貧富差距急劇擴大,其發展速度居世界之首;2%的家族佔有了整個社會41.4%的財富;流動性氾濫呈現難以遏制之勢,20年來M2增長了49.6倍;土地財政與房地產泡沫正瘋狂吞噬著整個社會的財富,改革30多年來居民所得到的成果正在喪失殆盡;權貴劫持了權力,資本市場的性質已經發生了徹底改變,正淪為權貴資本掠奪社會財富的合法工具。可以說,當今的中國社會亂象叢生,社會矛盾日益加重,社會危機不斷累積。改革的嚴重滯後和扭曲變形正在使中國社會醞釀著一場重大危機,沒有 『置之死地而後生』 的危機變革,中國的社會經濟就很難走出困境,股市也就很難走出危機並迎來黎明。

~本文僅代表評論者的觀點~

相關新聞
中國經濟放緩 歐股大跌
反對黨發言人:澳過多依賴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的宿命
中國經濟學家茅於軾獲弗裡德曼自由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