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培養可靠接班人 中共「清華幫」揭祕

人氣 492

【大紀元2012年06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金睛報導)6月20日上午,中共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清華大學主持召開高校黨建工作座談會,強調要「培養可靠接班人」。

外界注意到,習近平與胡錦濤一樣,都畢業於清華大學,對於即將接任中共最高權力的習近平來說,中國政壇上獨特的「清華幫」,可謂後繼有人。

清華是「可靠接班人」的「搖籃」

習近平6月19日至20日先後到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就加強和改進高校黨建工作進行調研。

即將成為中共接班人的習近平,與胡錦濤出任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之前的經歷十分相似,兩人都畢業於中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清華大學。習近平畢業於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在清華大學校友中,連續不斷地湧現高官,從五十年代以來,有三百多人在權力結構的階梯上攀登到副部級以上,出現了中國政壇上的獨特的「清華幫」現象。

從中央最高決策層,到各部委、各省市的領導崗位,清華學子紛紛出鏡。中共元老姚依林、宋平,朱鎔基、胡錦濤、吳邦國,王漢斌(曾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黃菊、吳官正皆出自清華。

國家安全部長賈春旺(一九五八年入學),廣播電影電視部長艾知生(一九五一年畢業),電子工業部部長胡啟立(七十年代擔任清華副校長),國家體委主任伍紹祖(一九五七年考入工程物理系)、國務委員兼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彭佩雲(一九五○年畢業於社會系),以及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曾建徽(一九四八年畢業於電機系)。

曾任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李錫銘、民盟主席費孝通和王漢斌,主政廣東多年的葉劍英之子葉選平,長期擔任北京大學校長的理論物理學家周培源,一九三五年畢業於清華的著名科學家錢偉長,中國科協主席、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朱光亞,也都是清華畢業。

為何中共官場「重理輕文」

中國的理工科大學,比文科大學出了更多的官場明星——這是一個相當引人矚目的現象。統計文革中和文革後走上各級領導崗位的官員,會發現:科技背景的人才比人文背景的人才晉陞得更快、更多。在中共現任省部級以上幹部中,仍然還是理工科背景的官員佔了壓倒優勢。

作家文思詠、任知初在《胡錦濤傳》中分析認為,究其原因,最根本的,當然還是因為長期以來中國的政治運動一浪接一浪,意識形態領域成為充滿了炮火硝煙的激烈戰場,人文學科、意識形態領域,不論在哪個時期都被視為「重災區」,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為一種危險的職業,人們特別容易犯「錯誤」,於是從兩個方面受到了慘重的摧殘——其一,「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這些人因為所研究的課題或者所得出的成果,被扣上「資產階級立場」、「修正主義觀點」或者「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乃至更駭人聽聞的帽子,受到了批判和清算。其二,「殺雞儆猴」,即使沒有受到批判和清算的人,也往往膽顫心驚,於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創造能力、研究能力都遭到壓抑,萎縮不振;或者儘量鑽進書齋,選取那些與社會現實關係較小的、更遠離人間煙火的課題來鑽研。

此外,社會科學、人文科學領域翻過來倒過去地整人,差不多人人被人整,也人人整過人,都成了「老運動員」,恩恩怨怨也就積攢得更多更深。到了要確定提拔對像時,往往一個「乾淨」的人、一個沒有「民憤」的人也找不出來了!

科技背景的人比人文背景的人在政壇上冒升得更快,還有另一個原因:由於中共建政之後,整個社會科學研究和教育受到現實政治權力的粗暴干預,教條主義盛行,很難說是進入了真正的科學的層面,使社會工作者淪為「政治的奴僕」,在民眾中威信掃地。

倒是科技工作者,因為離政治稍遠,受到的干擾相對較少,而且畢竟所從事的工作必須符合客觀實際。

因此有北大人如此評論:清華學子循規蹈矩者多,「符合黨的選拔人才的標準」,而北大學子則重視獨立、自由,不買當權者的賬。

「清華幫」教父蔣南翔

在清華先當學生後當校長的蔣南翔,對於「清華幫」的貢獻,無人能比。在北平「一二.九運動」期間,他是清華大學中共地下黨的負責人,率先喊出「中國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的口號。

蔣南翔積極在學生中發展中共黨員,被其在發展的對象,除最後升到政治局常委的姚依林和宋平之外,還有曾任中共石油部長的康世恩,曾任國家體委主任的榮高棠,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的李昌,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的於光遠等等。

在那批清華人中,出了當時著名的「南北兩喬木」。「北方喬木」是中共的老筆桿子胡喬木,曾擔任毛澤東的祕書,也曾擔任劉少奇的祕書,還擔任過新華社社長、人民日報社社長,最後成為中共政治局委員、官方意識形態的「理論沙皇」。「南方喬木」是喬冠華,他寫文章的筆名是「喬木」,抗戰期間,在陪都重慶長年主持中共喉舌《新華日報》筆政。

從五十年代中期開始,進入政壇的清華人就越來越多了。清華校長蔣南翔不同於北大校長馬寅初是黨外學者,也不同於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謝覺哉是黨內夫子,他極有心計地從高教界、教育界開始,由近及遠,向各級各界培植和擴展清華勢力。他從清華同期、前後期校友中,提拔輸送了大量幹部到各個關鍵崗位,使清華大學在高教界的影響根深蒂固、咄咄逼人,以致人們一提高教部,就習慣性地稱之為「蔣管區」。對於一屆又一屆畢業生的分配去向,他也非常重視,因為他再清楚不過:「今天的桃李,就是明天的棟樑。」

蔣南翔用三個法寶:因材施教、文體社團、政治輔導員,打造「滿清王朝」。中南海裡的半公開的「清華校友會」組織——或許是唯一一個能夠在中南海裡舉行活動的校友會。

對於地方封疆大吏中清華校友成群佔據要津,江澤民最有切身感受,因為八十年代後期到九十年代初期,上海市黨政主要領導中,至少有五名是清華畢業生,除了當時的市長朱鎔基和市委副書記吳邦國之外,還有當時的市委副書記兼副市長黃菊,副市長倪天增和蔣以任。

江澤民當上中共總書記之後,有一次到清華與師生座談時竟脫口而出:「我們上海領導都成了『清華幫』了。」後似乎意識到甚麼,他趕快又加上一句:「我是開玩笑。」

(責任編輯:謝東延)

相關新聞
不相信共產黨  蔣經國拒見鄧小平
李長春家族巨額貪腐醜聞頻繁曝光 夥同江綿恆
【新紀元】中共18大人事佈局進入最後階段
敏感時期 路透社爆胡錦濤親查國安官員投美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